赫兹破产,神州转让,租车业的未来在哪?


在市场营销领域,有一个几乎每个入门学徒都要了解的案例,那就是安飞士(Avis)租车的“我们是第二,我们更卖力”。在当时,刚刚成立的安飞士为了快速打开市场,甘愿“屈居老二”,在扩大市场认知度的同时也避免了行业老大赫兹的过度打压,实为巧妙。

然而,斗转星移,在刚刚过去的五月,它可能再也做不了老二了,因为老大赫兹破产了。

百年企业的陨落

今年5 月 22 日,全球最大的租车公司赫兹(Hertz)正式提交破产申请,其总市值也由今年最高时的30亿美元缩水为当前的4.04亿美元,缩水幅度超八成。谁能想到,落得如此惨状的竟是一家实力雄厚的百年企业。

赫兹的历史要从1918年讲起,102年前它在芝加哥靠十多辆福特T型车起家,发展到现在,它已拥有超过75万辆汽车,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上万家门店,业务包括自驾租车、汽车租赁、机场接送、包车等,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之一,在美国拥有超过25%的市场份额。


巨人倒下的原因,既有原有的积累,也受到当下环境的冲击。首先,共享出行公司Lyft和Uber已布局租车业务,与传统租车公司正面竞争。其次,赫兹此前一直在积极开展二手车业务,但是此项业务的增长速度未达公司预期。最后,租车市场的蛋糕就这么大,在被共享出行企业侵占一部分的同时,同行业直接对手Avis又给赫兹施加了不少压力,导致其不堪重负。

而赫兹破产的导火索,可以归因于在美国愈发严重的疫情。在疫情影响下,美国国内的出行需求锐减,国际游客量也几乎为零,赫兹的两大支柱都无法实现盈利。同时,美国政府在补贴上的不平衡也让赫兹无法得到有效的援助。政府宁愿给不能上天的航空业数百亿美元,也不愿看一眼地上活不下去的租车公司。


神州租车的“意外”出售

百年企业的陨落之路写满了无奈,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资本的运作也在租车界暗流涌动。在国内,神州租车算是一大巨头,而它的掌舵人陆正耀正准备将其“出售”。据悉,神州优车与北汽集团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北汽集团将向神州优车收购不多于4.5亿股股份,相当于神州租车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1.26%。这个比例,正好与陆正耀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有的神州租车股份份额完全一致。如无意外,待这笔交易完成后,北汽或成神州租车的第一大股东。

同样的,陆正耀出售股份也蕴含着许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瑞幸造假事件。大家都知道,瑞幸咖啡是“神州派”的一员,早期瑞幸的总部也是神州在自家大厦内腾出的一块地方。作为这两家企业的幕后操盘手,陆正耀在瑞幸爆雷后自然要做出权衡,所以出售神州租车的股份来保全瑞幸咖啡也就可以理解。


其次,因疫情而被“冰封”的租车需求也影响了陆正耀的决定。神州租车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两个部分:租赁收入和二手车销售收入。

而这两项业务,均严重依赖于经济社会生活的活跃度。因此在疫情影响下,神州租车的Q1财报就显得不太好看。在第一季度内,神州租车录得营收13.25亿元,同比下降28.3%;归母净亏损为1.88亿元,而上年同期则录得归母净利润3.90亿元。不但没能赚钱,反而亏了不少。

或许掌舵人陆正耀已经预测到未来的租车市场不会很快恢复,所以选择在市值“最大”的时候出手,套取资金来拯救瑞幸咖啡。那么,接盘侠北汽集团是不是当了冤大头呢?


北汽入局,意欲何为

其实北汽集团的收购,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最明显的收购原因就是为了拓展旗下出行平台华夏出行的版图。公开资料显示,华夏出行成立于2017年,是北汽集团旗下的二级平台单位,包含共享汽车分时租赁、网约专车、城市物流、整车出租(长租)等多种业务形态,而这些业务板块和神州租车有着很大的重合。从公司体量上看,神州租车处于中国汽车租赁行业的龙头地位,有一定的资源优势,这是华夏出行所不能比拟的。若北汽集团入股神州租车,可以进一步扩大华夏出行的版图,就像老二买通了老大,那他们在行业内能不强吗?


北汽集团收购神州租车股份的另一个深层原因源于它们复杂的债权关系。早年间,北汽集团旗下的北汽福田运营宝沃品牌失败后将宝沃出售给了神州。但有趣的是,这笔交易并没有一次性完成,而是分期付款,并且到现在仍是还款期。我们来设想一下,假若陆正耀的股份没人接盘,价格就会被压得很低,神州租车的市值也会应声下跌,那么它就有可能还不了北汽的钱。所以北汽集团拟收购神州租车,也是为了保障其对北汽福田的还款能力,以这种形式进行保全资产。


所以,这一次收购并不存在哪方受益哪方亏损这一说,而是各取所需,陆正耀获得了最急缺的资金,而北汽在保全资产的同时扩大了自家的版图。

写在最后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龙头租车企业的变动说明了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尤其是在疫情的长期影响下,企业的资金压力会进一步提升,赫兹尽管手握十亿美元现金也难逃破产的厄运,而神州租车的股权变更,更像是一桶被意外点燃的火药,突然间爆炸开。

租车业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企业要持有数以万计的车辆,并负担众多的门店、人员开销。这就决定了租车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转型难。今年的疫情应该给它们上了一堂课,在今后,应该好好地梳理自身结构,减少固定资产的负担,实现“轻运营”,这才是未来租车企业应该专注研究的事。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692关注 | 5948作品
+ 关注
原创汽车新媒体。专注汽车,深度传播!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