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发布一款“华为”!22万起售,能撼动国产特斯拉吗?

“特斯拉的牌打完了,轮到我们出牌了”。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曾在微博上如是写道。7月12日,比亚迪旗舰轿车、全球首款采用刀片电池的量产车型-汉EV以及汉DM正式上市。


这是一款被业内视为阻击“特斯拉”的产品,凝聚了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十多年的几乎所有心血。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与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也罕见同框,为新产品“带货”。作为彩蛋,发布会最后,比亚迪还展示了一款汉定制款华为P40手机。


就在7月10日,比亚迪股价收盘价89元,市值达到2430亿,总市值首次超越上汽,成为A股市值最大的整车上市公司,新的中国车企“市值一哥”。 


有着“电池大王”之称的王传福,显然不会满足于此。在发布会上,王传福还表示:“汉,从车型规划到正式量产,十年磨一剑。”


而这把剑,想必是指向了“全球车企市值一哥”——特斯拉。


华为出阵

比亚迪拔剑


“改变行业对三元锂电池的依赖,将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拨回正道,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是当时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所立下的Flag。




比亚迪汉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在安全性和成本上相较于三元锂电池,有着先天优势。


此前,特斯拉也宣布采用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而汉这次选择抢在特斯拉之前出手——搭载刀片电池的汉EV纯电车型,分为三个版本:


四驱高性能版旗舰型 279,500 元 (NEDC 550 km)

超长续航尊贵型 255,800 元 (NEDC 605 km)

超长续航豪华型 229,800 元 (NEDC 605 km)


虽然,业内曾普遍认为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差于三元锂电池,但在比亚迪汉高性能版旗舰车型上,百公里加速达到3.9秒,挤进特斯拉的“三秒俱乐部”。续航里程也与主流三元锂电池产品旗鼓相当。


当然,这次发布会,比亚迪不只拿出安全和性能这两招。




比亚迪还有一把利刃——华为。


此前,华为提出“1+8+N”全场景生态战略,围绕着消费者衣食住行的全场景,提供无缝的智慧生活解决方案。在出行这一环中,华为与比亚迪紧密合作。


“将手机百万级应用,带入到智能汽车当中。”


在发布会上,王传福与余承东同框为新产品“带货”。余承东介绍,相比苹果的车载系统CarPlay,华为的HiCar解决方案,不仅是简单的将手机软件移植到车内,更重要的是,手机能使用车辆硬件的能力,实现硬件互通。


利用鸿蒙操作系统能够充分的应用手机、汽车上的硬件。比如,导航时手机可以使用车的GPS和惯导能力,提升导航性能;手机可以使用车的摄像头等传感器整合到软件功能。


考虑到华为的鸿蒙系统是个物联网系统,能把各网络节点的硬件整合在一起提供服务,这也为比亚迪汉这款车,增加了不少遐想空间。


此外,余承东还介绍称,全球首发NSA/SA的车规级5G通信模组将会出现在汉这款车上。




之所以,华为能“快速上车”,与比亚迪的“开放战略”密不可分。


比亚迪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技术+内容的服务生态体系,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的开放,能够更多地赋能给开发者和生态伙伴。


最实用的功能,NFC无钥匙解锁必属其一。比亚迪车主只需用比亚迪云服务App关联华为钱包,激活车钥匙功能后,便可以用手机贴近汽车左前后视镜,完成解锁操作。即使在手机没电的状态下,照样可以解锁、启动汽车。




这一功能,在此前苹果发布会上也曾出现,苹果将其命名为CarKey。不过,两者都存在一些适配问题,比如说目前你只能在2021款宝马上,才能用苹果手机无钥匙解锁。同样,比亚迪汉目前也仅支持华为、小米等安卓手机NFC解锁。


基于硬件的开放,比亚迪在智能上的玩法还有很多。比如千里眼功能,用户可以在比亚迪云服务App上调用摄像头,实时查看行车记录仪影像、车内影像和全景影像。还有较为基础的,远程控车、远程找车等功能。


在自动驾驶方面,据官方介绍,汉EV搭载的最新的DiPilot 3.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达到了L2.5级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硬件上,由3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和5个摄像头组成,功能包括自适应巡航、交通拥堵辅助、自动泊车等。


此外,这整套系统可实现OTA远程升级,属比亚迪首次。




在发布会上,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还略带调侃的表示:“如果我们追求的智能,在高速路上,前方白色障碍物都不能识别的智能、把人的安全至于其外的智能,又有什么意义呢?”


6月1日,在中国台湾高速公路上,一辆开启Autopilot辅助驾驶系统的特斯拉Model 3,径直撞上已侧翻在路的白色货车。


显然,这番话剑指特斯拉。


“国产车市值一哥”

剑指“全球车企市值一哥”


2009年,比亚迪在西安策划了今天广为人知的“王朝系列”,汉名列其中。


在这次发布会上,赵长江表示,“汉不仅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地理版图,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当下,汉这款产品也背负了更重的使命。



制图:汽车之心 数据来源:EV Sales


从市场竞争来看,在2015年-2018年的新能源产品爆发期中,比亚迪销量一直占据高地。但自从去年特斯拉Model 3的销量爆发,让比亚迪颇有压力。


比亚迪汉EV售价区间从22.98到27.95万元,覆盖了20-30万元的主流“战场”,同时与特斯拉国产Model 3的27万-34万元价格区间短兵相接。此外,还与小鹏P7的价格范围高度吻合(其中两款长续航车型22.99-27.69万元)。


在今年1-5月的销量排行中,比亚迪秦ProEV虽然以“国产之光”的身份,带领国产新能源车企追赶特斯拉,但要追上Model 3的销量仍有一段距离。而赵长江也曾明确表示:“汉超过特斯拉销售量的机会非常大。”


在发布会上市之前,据官方数据显示,汉的订单数量已经突破2万台,其中线上订单12000多台,线下订单也超过8000多台。



制图 Clean Technica 数据来源:EV Volumes


股市里的反应,也侧面印证了市场对汉这款产品的期待。


发布会前的交易日,7月10日,比亚迪AH股逆市齐涨,总市值超过上汽集团,成为国内市值最大的车企。发布会后第二天,7月13日,比亚迪股涨10%报97.9元,封上涨停板,并带着A股汽车板块一齐攀升。


巧的是,昨晚特斯拉的市值又“破纪录”了。


7月13日,特斯拉股价高开高走,大涨超过16%,创下1794.99美元的历史新高,市值更是突破3200亿美元。就在很多人咂舌之际,特斯拉收盘股价抹去所有涨幅,相当于一天振幅500亿美元。


面对特斯拉这样的“奇侠”,比亚迪早年的单枪匹马战术显然已经过时。从今年初,比亚迪开始不断召集各路“豪杰”,与“全球市值一哥”特斯拉决战江湖。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中,最大头当然是动力电池,第二高的就是IGBT。作为与动力电池电芯齐名的“双芯”之一,占整车成本约5%左右的IGBT,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动力电池,拿订单、抢市场。


今年3月29日,比亚迪正式推出刀片电池,官方称其续航里程达到了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并通过严苛的“针刺测试”来证明其产品极高的安全性。


“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希望和我们进行合作,我们也有这样的能力能够非常快速的去提升我们的产能,去满足更多的电池需求。”弗迪电池副总经理兼深圳上海开发中心总监孙华军,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


在上月中旬,比亚迪销售公司副总李云飞表示,目前几乎能想到的车企都已经和比亚迪有所接触,其中有几家国际车企已经进行匹配测试了。


实际上,比亚迪电池从早年的“自家特供”到“对外供货”,与争夺市场份额有关。近年来,宁德时代发展势头强劲,一度占据行业市场份额之首。尤其是,国产特斯拉将宁德时代纳入电池供应商后。“中国电池大王”的争夺,也愈演愈烈。


而在比亚迪的开放战略下,比亚迪电池的拆分上市也已提上日程。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此前就曾多次透露,将在合适的时候进行比亚迪电池的IPO。据此前透露,预计将于2022年左右独立上市。




芯片,拿融资、解决卡脖子。


除了电池,在新能源领域,IGBT的应用也非常重要。比如,特斯拉Model S使用的三相异步驱动电机,其中每一相的驱动控制需要使用28颗塑封的IGBT芯片,三相共需要使用84颗IGBT芯片。


而且长期以来,IGBT被垄断在少数外资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手上,比如英飞凌Infineon、富士电机、三菱等外资企业。就比如,与比亚迪汉对标的小鹏P7,正是采用的英飞凌950 IGBT模块。


而当下,比亚迪正借着“芯片潮”快速扩张。


今年4月14日,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对旗下深圳比亚迪微电子有限公司进行业务重组和更名,成立比亚迪半导体。


5月26日,比亚迪半导体宣布完成19亿元A轮融资,投资者包括红杉瀚辰、红杉智辰等14位战略投资者。仅仅20天后,比亚迪又宣布完成A+轮融资,引入韩国SK、小米、联想等30位战略投资者,完成7.99亿元A+轮融资。


华为、小米、联想入局...显然,比亚迪正在不断扩大它的战队。


写在最后


比亚迪汉,一共有61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其中只有9家为外资品牌,剩下23家属于比亚迪旗下,其余29家为国产品牌,其中不乏福耀、科大讯飞、华为这样响当当的企业名字。由此可知,汉这款车有近85%的零部件是“全中国制造”。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华为愿意为比亚迪站台的原因。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064关注 | 156作品
+ 关注
我喜欢大海,因为它波涛汹涌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