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向下,股市向上,新能源的“真”与“伪”


如果把销量与股价画上等号,我们很难相信比亚迪的市值可以超过上汽集团。7月8日,随着股价接连上涨,比亚迪的市值便站上了中国车企市值第一的位置,而在今天,这一差距被继续拉大。

除了市值,在合作版块,与新能源挂钩的项目也是日趋火热。继大众入股国轩高科、戴姆勒入股孚能、丰田与比亚迪成立新合资公司后,本田与宁德时代也在这个7月擦出了火花。



7月10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其与本田就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签署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后期将加强推广电动车普及并加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本田将参与宁德时代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认购,认购的股份数量约占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后总股本的1%。



不过在火热合作的背后,我们还应看到销量低迷的新能源市场。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以产销同比分别下降25%和33.1%的成绩草草收官。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新能源市场退补以来的第十二连跌。虽然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市场在今年下半年即将好转,但就当前形式来看,何时回暖仍存变数。


销量大幅下滑,市场两极分化

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9.3万辆,同比下降36.5%和37.4%。即便是销量出现回暖的6月,新能源市场的产销依旧出现了超20%的同比下滑。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新能源市场的下滑从去年补贴退坡的时候就开始了。按照原规划,我国新能源汽车2019年销量目标为150万辆,但是在2019年6月后,随着补贴退坡,新能源市场也没能扛得住下滑的态势。据数据统计,2019 年,国内总共销售了 103.83 万辆新能源乘用车。

自去年6月25日起,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正式执行,综合相比2018年有着近70%的补贴退坡,同时地方补贴也被取消。伴随着补贴逐步减少,消费者购车的意愿也相对冷却,这便是新能源车型销量未达标的根本原因。



进入到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又让全国商业活动基本停摆,整体汽车市场也随之停滞,而这也就造就了2020年的销量继续下滑。不过在这当中,也并非所有品牌失利,比如蔚来汽车、特斯拉这一类品牌就有着不错的市场销量。

统计数据显示,国产Model 3在6月份的销量达到了14954辆,占6月新能源总销量的18.01%,继续细分至纯电动车型市场,国产Model 3的销量占据了国内总销量的23%。



同样呈现热销的还有蔚来,数据显示,蔚来品牌六月上险数共计3720台,其二季度累计已达10229台,环比增长168%。与此同时,蔚来ES6依然是中国最畅销的电动SUV,已连续十个月蝉联中国豪华电动SUV销冠,并稳居30万元以上中型SUV十强榜。

对比之下,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品牌就相对逊色。以比亚迪为例,2020年1~6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60677辆,同比下滑58.34%。


股市大涨,新能源成投资热点

国外的特斯拉、蔚来,国内的比亚迪,都是股市大涨的体现。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中国已然成了各个车企布局的主阵地。从合资品牌的规划来看,众多新能源车型都将在2020年前后推出,这一点与本田的“合作”不谋而合。



目前,车企入股,自研电池技术在当下已成主流。车企布局动力电池厂,一方面是解决动力电池高端产能供给不足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企业生产制造新能源车型的成本。于国内品牌而言,与跨国车企合作无疑还可以提高企业在海外的品牌力,从而扩大规模化优势。

除了前面提到的本田,大众、奔驰等车企涉足更早!5月28日,大众中国宣布正式入股国轩高科,并成为持股近26%的第一大股东。一个多月之后,奔驰也宣布入股孚能科技并宣布与其深入战略合作。



我们以大众品牌为例,目前,以燃油车型为主打的大众,同样在朝向新能源转型。据大众此前规划,品牌将于2020-2024年在电动汽车领域投入330亿元。并且,到2025年,大众将会推出80款电动汽车,其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将由现在的4%提升至20%。

同时,为了未来在电动车领域更好地发展,大众还打造了专属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MEB平台,从而缩短研发时期,降低成本。与之相似,大批的传统合资品牌也纷纷入局此版块。


有喜有忧,市场发展任重道远

与传统内燃机不同,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性意义不言而喻。那么,国内的电池行业真的就高枕无忧了吗?就目前来说,中国新能源产业虽然具备规模优势,但核心的技术优势仍然没能建立起来。



比如在新能源电池方面,除了使用上的优势,低续航里程、高购买成本、充电便利性不足、车辆安全隐患和二手车残值疑虑等痛点,依旧有待解决。

另一方面在传统电池之外,众多合资品牌还会寻求除动力电池之外的替代品。比如,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燃料电池车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本田的i-MMD混合动力技术,同样大放光芒。在很短一段时间内,它们都是无可替代的。



在国内市场,特斯拉的强势崛起反映的不正是自主品牌的弱势?所以说,自主品牌看似走在了前列,但在体量之外,依旧存在被反超的“危险”。如果自身技术不能得到有效提升,那么淘汰也就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了。

写在后面的话

股价上涨,销量下跌,这两个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话题却在今天走到了一起!从当前火热的合作不难看出,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不过基于当前的销量形式来看,国内新能源市场依旧存在很大的变数。于自主车型而言,除了体量上的优势,同样应当进行技术突围,毕竟在短兵相接的今天,“多生孩子好打架”那一套已不再适用!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086关注 | 522作品
+ 关注
汽车行业热点资讯、实用技巧、劲爆内容点关注按钮免费获取!全方位提供专业的汽车、保养知识、驾驶技巧、劲爆头条等!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