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生物-年代记:序章·汽车物种演化史

视觉生物-年代记

序章·汽车物种演化史

 

    人类有着丰富的感情,这可能是人类演化为高度社会化群体动物的必然。人类不仅会与同类产生感情,也会将这种感情的羁绊构建在人与动物之间,甚至会移情至无机物身上——比如汽车。而汽车作为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交通工具之一,其发展的过程贯穿于整个人类的现代文明,并且随着汽车对人类生活影响的逐渐深入,也承载了越来越多的人类情感。尤其是当汽车智能化的趋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汽车也逐渐从交通工具变为出行伴侣。也正因为如此,本系列命名为《视觉生物》。汽车不断发展的过程,的确如同物种的演化,因此本人在《视觉生物》系列里增开一个子系列《年代记》,与各位回顾各时代的汽车造型特点。本篇,作为本系列的引子,让我们共同来回顾汽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现代量产车的发端-福特T型车 现代量产车的发端-福特T型车


   汽车的诞生并不是偶然。作为交通工具,马车已经为人类服务了几个世纪。蒸汽机和电动机相继诞生后,开始有人尝试用蒸汽机和电动机代替马匹。而真正让现代意义上的汽车发扬光大的,则是稍晚诞生的内燃机。内燃机结构紧凑、效率高、续航里程长,随着启动技术和变速技术的成熟,内燃机迅速取代了了笨重低效的蒸汽机和受制于低能量密度电池的电动机,使得汽车快速普及,并一发而不可收。对于汽车的普及,福特发明的流水生产线功不可没:更低廉的价格与更可靠的质量,让汽车得以走进普通家庭、迅速普及。

   而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一、分化

   由于采用了流水生产线进行装配,汽车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使得汽车得到广泛应用,汽车市场规模日益壮大;市场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也开始呈现多样化;而足够多的用户需求、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汽车厂商有足够的的动机开发更多车型、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来寻求更强的竞争力;日益丰富的车型也进一步刺激用户产生更多、更苛刻的需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汽车工业也是如此。在需求与供给互相适配、博弈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激烈竞争,汽车开始从功能上细分出丰富多彩的车型。

多样化的功能需求推动汽车类型的分化 多样化的功能需求推动汽车类型的分化


   人类对于汽车这一交通工具的本质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速度、通过性、空间。这三方面也是驱动车型分化的最本质因素:

   速度:汽车在发明之初,速度并不快。速度决定了效率,能否在速度上超过马车,是汽车能否替代马车成为具有实用性的公路交通工具的决定性因素。于是,“跑赢马车”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汽车的第一个小目标。驾驶的乐趣是人类一直以来都在追求的,所以在有了全新的交通工具之后,赛车也马上成为新的竞速项目,并且人类至今仍然乐此不疲。人类对汽车速度的追求,使得赛车/跑车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类别。

   空间:说到运输效率,除了速度,另外就是单车的运载能力了,所谓“多拉快跑”。商用车自不必说,对于乘用车而言,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座位数量也是普遍而重要的需求。最大效率的利用有限空间、将外形扩张到长宽高的极限,于是厢式汽车就自然而然的诞生了。

   通过性:上个世纪之初,世界各国的公路网并不发达,人们对车辆的通过性还是有普遍要求的,因为这决定了车辆能否足够胜任、在当时的路况条件下顺利的把人和货物运输到目的地。尤其是二战期间,由于人员快速机动和物资运输的需求,越野车迅速发展并投入使用、成为战场上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威利斯、大众Type 182等一代名车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并成为后世越野车和SUV的鼻祖。

   在设计领域,有一句话叫做“功能决定形式”,汽车也是如此。虽然用更少的产品就能够满足更多的功能需求是最为理想的解决方案,但这也只能是美好的理想。对于工业品而言,在有限的成本范围内,想要实现一些特殊功能,就一定要有所侧重与取舍。这也是车型在功能细分后,造型结构呈现出不同特征风格的原因之一。

国民汽车大众甲壳虫的功能拓展与车型演化 国民汽车大众甲壳虫的功能拓展与车型演化


   在产品不断细分的时代,平台化设计汽车的理念应运而生。一方面通过平台化可以节省开发和生产成本,另外,通用化的零部件与结构可以更为成熟、可靠。大众基于甲壳虫衍生出一系列车型,就是平台化的最早雏形,这也是功能需求推动车型分化的典型代表。

汽车类型分化后的进一步细分 汽车类型分化后的进一步细分


   到了上世纪后半叶,用户的需求更加细分,汽车在满足用户对速度、空间、通过性的程度上也逐渐分层,于是诞生了更多的车型类别:

   速度:兼顾日常使用的轿跑、具有驾驶乐趣的跑车、追求速度极致的超级跑车,可以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用户需求。

   空间:除了最大化利用空间、兼顾货物运输的厢式车外,MPV车型在满足空间需求的基础上兼顾了舒适性,旅行车也是轿车向空间方面拓展所衍生出的车型。

   通过性:随着公路网络的日益发达,以及日常代步需求成为主流,城市SUV这种具备一定通过性又兼顾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的车型诞生,甚至很多车型就是两厢车的Cross版,而性能强大的越野车逐渐成为特种车辆甚至大玩具。

车型类别的进一步细分与平台化造车 车型类别的进一步细分与平台化造车


   此时,平台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多数厂商都是基于车型平台来拓展出不同的车型,同品牌、同集团内多车型共享平台成为普遍现象,甚至跨集团借用平台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平台化极大的降低了成本,使得用户可以仅仅在轿车的基础上增加很少的预算就能够体验到自由和狂野、速度与激情、舒适与惬意。

 

二、交叉

   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与用户需求的持续增长,汽车已经实现普及、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然而汽车产品在某一功能诉求上的不断发展,并不能满足用户的全部需求,用户为了不同的场景和需求购买多辆汽车也不现实。而汽车工业在技术上的进步,也使得同一辆车兼顾多种功能成为可能。因此,汽车迎来了车型交叉的时代。

用户多功能需求下的车型再交叉 用户多功能需求下的车型再交叉
轿跑SUV 轿跑SUV


   轿跑SUV:在需求的交叉地带也会出现满足用户更细致需求的跨界车型。比如当前正炙手可热的轿跑SUV,众多汽车品牌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一细分市场。轿跑SUV(Coupe SUV),顾名思义,就是Coupe + SUV。其外形极具辨识度,就是溜背的SUV,也可以看作提升底盘高度的轿跑。轿跑SUV的代表车型非宝马X6莫属,甚至可以说是宝马X6以一己之力催生了这一细分市场。事实上更早的轿跑SUV是双龙爱腾。无奈这一概念在当时太过超前,双龙自身也不具备这样的号召力,况且双龙一直以来的奇葩造型风格让市场很难接受爱腾,视其为“怪咖”,因此也就成为了“先烈”。宝马X6的命运与双龙爱腾截然不同,其问世颠覆了市场的认知并广受赞誉。宝马继而推出了低一个级别的X4,奔驰、奥迪也随后跟进,使得轿跑SUV成为全新的细分市场。在紧凑型SUV市场,马自达CX-4融合两厢钢炮与SUV的思路,也让非豪华品牌看到了市场空间,于是轿跑SUV市场开始迅速扩张,未来将有多家中外汽车品牌跟进、投放大量全新轿跑SUV车型。

猎装车与轿跑MPV 猎装车与轿跑MPV


   猎装车与轿跑MPV:欧洲狩猎的传统由来已久,在马车时代就有了狩猎的专用车辆——猎装车(Shooting Brake)。汽车也沿用了Shooting Brake的概念,将跑车拓展后备箱空间,形成了猎装车这一独特的车型,比如法拉利FF。而且不仅双门跑车有猎装版,四门轿跑甚至大型轿车也出现了猎装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奔驰CLS Shooting Brake以及保时捷Panamera Sport Turismo。猎装车是跑车的空间拓展,而轿跑MPV(Coupe MPV)则是相反的衍生思路——MPV的轿跑化。国内用户比较熟悉的就是本田杰德了,6座的空间布局具备MPV的特征,低矮的车身与尾部倾角又有Coupe的风格。并且本田的确曾以“轿跑MPV”为概念宣传过杰德。大众也有开发轿跑MPV的计划,有消息披露,大众将开发一款名为“Variosport”的Coupe MPV。猎装车与轿跑MPV,虽然可能一直都是小众车型,但却不能忽略其市场的存在。

跨界旅行车与跨界MPV 跨界旅行车与跨界MPV


   跨界旅行车与跨界MPV:另外一方面,兼顾空间与通过性恐怕是所有交叉车型中最常见的需求了。四驱版的旅行车非常常见,几乎所有的欧洲品牌都提供,只不过名称略有差异。奥迪的Allroad Quattro,宝马的xDrive Touring,奔驰的4Matic Estate,沃尔沃的Cross Country,雪铁龙的CrossTourer、大众的Alltrack……除了跨界旅行车,MPV与SUV结合的跨界MPV(Cross MPV)也将进入用户视野。事实上跨界 MPV的渊源也很早,可以上溯至日本80年代的四驱版本的轻客。三菱得利卡系列就是跨界MPV的代表,甚至下一代得利卡将仅保留四驱版本。而去年发表的雪铁龙SpaceTourer和标致Traveller兄弟,都将推出四驱版本。

   事实上这种交叉不仅仅在乘用车领域普遍存在,在商用车领域也十分常见。最为典型的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皮卡,兼顾载客与拉货,并根据载客与拉货比例的不同实现了座位数量与货厢尺寸的变化,细分为双排皮卡、排半皮卡和单排皮卡。而客车也有类似的设计。关于商用车的车型演化,我们以后再以单独的系列文章与大家分享讨论。

 

三、融合

   前面我们提到“功能决定形式”。没错,但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形式,会随着技术手段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因此,这句话的本质应该是“功能和实现功能的技术手段决定了形式”。

电动汽车底盘架构的特点使得车型开始融合 电动汽车底盘架构的特点使得车型开始融合


   由于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的特点,平铺在地板下的电池组与分布式的电机,以及消失的排气管、传动轴,极大的释放了轮上空间,并且多电机分布式驱动的结构提升通过性也更为简单,电动机的特性也使得加速性能不在话下。因此对于电动汽车而言,兼容空间、通过性和速度成为可能。电动汽车可以充分利用底盘的尺寸面积打造更大的室内空间,而“前凸后翘”的车头、车尾也将越来越不明显。从近年来各汽车厂商发布的电动概念车可以看出,轿车、SUV、MPV的造型特征已经不十分明显,造型风格也越来越融合。可以预见,在电动汽车时代,轿车、SUV、MPV的概念会越来越模糊。汽车从功能分化、交叉,又开始走向了融合之路。

未来轿车、SUV、MPV之间的造型差异将越来越小 未来轿车、SUV、MPV之间的造型差异将越来越小


   前面我们将车型演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化、交叉、融合,而此前我们在《汽车i时代》系列中将汽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代:M时代、E时代、i时代,二者一一对应。这并不是巧合,而是用户需求发展与技术进步共同促进的必然。

汽车在不同时代的车型演化趋势 汽车在不同时代的车型演化趋势


   在M时代(机械时代),受限于技术水平,汽车在各项性能之间需要进行取舍,催生了车型的分化;E时代(电子时代),机械技术的进步与电控技术的应用,使得车型可以兼顾一部分功能需求,而用户的需求也倾向于多功能化,因此车型也不断交叉;到了i时代(智能时代),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将进一步打破结构与工艺对功能的限制,造型结构的差异将减小、车型将会发生融合。而车型的变化与发展,工艺与技术的进步,也将与用户生活、出行习惯互相影响,在未来智能化的i时代开启全新的演化之路。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17关注 | 46作品
+ 关注
汽车市场分析师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