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电池惹的祸?威马汽车:让供应商背锅,切莫耽误我上市!

文/腾小涛

车图腾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 ●

威马汽车“火”了。

10月27日晚,北京海淀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内一辆熄火的 威马EX5在未充电状态时,发生起火爆炸。据周围居民反映,除了明显的爆炸声外,现场还弥漫着浓烈的胶皮味。


事发后,威马汽车也在第一时间上报主管部门,并派遣专业人员赶往现场协助处理。

10月28日,威马汽车公开承认称此次事件是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并产生起火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同时,威马汽车发布了《主动召回部分产品的说明》,即日起向用户召回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生产的,装备了电芯型号为ZNP3914895A-75A的动力电池的部分2020款威尔马斯特电动汽车,共计1282辆,并将授权经销商为召回车辆免费更换其他电芯品牌的动力电池包。

一番行云流水的操作后,威马汽车自燃事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

-1-

“纯电动汽车电池起火问题至今仍未彻底解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曾表示称。

换句话说,当前市面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都存在起火的隐患。

从车企角度看,随着大家对电池安全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很多都是自建PACK厂,自己做BMS电池管理系统,内部试验、验证标准也都高于国家标准。

但核心问题在于,一旦批量化生产后,电池、电池包、电池模组等一致性还是有待提升。

就拿此次威马汽车提出的所谓“动力电池异常析锂”来说。

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正极脱嵌下来的锂离子穿越电解质和隔膜跑到负极区域,嵌入到负极结构里,而放电过程正好相反。当这一个过程出现意外,锂离子就会成为锂单质析出在负极表面,这就是析锂现象。

而随着析锂反应的持续发生,会生长出像树枝一样的结构,称之为锂枝晶。随着锂枝晶的生长,它会刺破隔膜导致电芯内短路,进而引发热失控,导致汽车起火爆炸。

值得一提的是,杂质的混入加速了锂枝晶的生长,自燃起火也就不可避免。


其实,自2014年起,停留在概念阶段的造车新势力已经完全淡出了消费者视野。而留下来的像蔚来、小鹏、威马等车企,它们所交付新车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体量,现在到了该“质检”的时候了。

近来,造车新势力接连爆出多起汽车品质问题。主要是因为部分车企过分追求补贴技术指标,导致了动力电池测试验证不足、工程解决方案不成熟,以及技术验证周期偏短,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标准留下漏洞等,给产品质量埋下隐患。

现在看来,威马汽车接二连三的自燃,不管是供应商、封装电控还是电池本身的问题,至少它本身的供应链管理以及车辆品控能力是有问题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续航里程不足还能容忍;但安全、品质问题是不能够打折扣的。

-2-

实际上,威马汽车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一方面,备案召回、将自身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将问题的矛头或多或少转嫁给合作的电池供应商。

没成想,为威马汽车提供动力电池的中兴高能却在此刻唱了反调。其发表声明称,“10月27日,北京威马汽车起火事件,涉事车辆搭载的并非是高能技术的电池。”


原来,威马汽车主要的电池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塔菲尔、中兴高能以及瑞浦能源。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威马汽车共生产1.57万辆汽车,其中宁德时代9,692台(占61%)、塔菲尔3,313台(占21%)、中兴高能2,257(占14%)、瑞浦能源532台(占4%)。

而在近期发生的5起自燃事件中,只有邵武市的两辆威马汽车搭载的是中兴高能电池。同时,从邵武市交通局发布的官方通告内容显示,发生自燃的原因的确是电池问题。


也就是说,威马汽车此次针对召回的部分车辆是装备中兴高能电池的车辆。

除此之外,对比威马汽车和中兴高能发布的信息我们不难发现,北京威马汽车自燃事件中涉事车辆的电池供应商以及自燃原因官方并没有披露。

你品,你细品。

-3-

9月22日,威马宣布完成了由上海国资投资平台及上汽集团联合领投的D轮融资,总金额为100亿元。

此外,威马的“千城千店”计划在有条不紊得持续扩张,据官方透露,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市场覆盖率,三四线城市将成为重点。

从销量上看,威马汽车10月销量3,003辆,同比增长46.1%,环比攀升42.5%。今年1-10月,威马汽车累计销量达16,889辆,超过去年全年销量总和(16,876辆),发展势头良好。

而以上所有操作都指向一个结果,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

在冲刺科创板关键之际,频频引发的自燃是否会对威马上市产生影响呢?

答案显而易见。

“如果自燃事件影响力继续扩大,威马汽车在后续可能需要给证监会解释自燃事件是否存在系统性的风险,上市进程也可能会因此延迟。”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业内人士称。


首先,自燃事件会降低消费者对威马品牌的预期。比如,在2018年威马汽车交付前夕,一辆停放在威马成都研究院园区内的试装车辆发生自燃。彼时,威马汽车和电池供应商浙江谷神纷纷“甩锅”,事情真相一度扑朔迷离。而消费者对品质的担忧,也令威马一度陷入退订风波。

其次,一连串的品质问题,同样会让投资人对威马未来收入预期的降低,其上市的报价可能会出现折价的情况。这显然是威马所不愿看到的。而此次危机公关的应对,召回问题车辆,显然也是“自我救赎”的一种积极态度。

相比已经上市的新势力蔚来和理想,威马汽车走的是平价路线。尽管14-29万的价格低了一个段位,但威马的交付量却依然低于其他竞争对手。

2019年,造车新势力销量三强分别为,蔚来20,565辆、威马16,876辆和小鹏16,609辆,威马位居第二位。但来到2020年,前三季度总和,销量排名依次是蔚来26,375辆、理想18,160辆、小鹏14,077辆,威马则以13,886辆的销量跌至第四名。


在竞争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威马汽车还将面临大众、本田、丰田、吉利等一众传统车企的“围剿”。

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抢先上市就能领先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果威马明年上不了市,资金需求无法解决不说,恐怕离惨淡出局就不远了。

毕竟,威马汽车输不起。

写在最后:

对于消费者来说,车辆的安全是永恒的主题。而对于威马汽车来说,即便上市成功,威马也远没有成功上岸。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威马EX5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2万关注 | 8360作品
+ 关注
让你涨姿势的汽车自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