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车真的很好赚,苹果、百度等物联网巨头都跨界造车

造车虽然烧钱,但是带来的利益也很可观,只要资本市场看好,公司就能获得更高的市值和更大的发展机会,今年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新造车公司的市值超越戴姆勒、通用等传统车企巨头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新四化发展趋势下,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来临,面对诱人的利益,不少有着互联网基因的科技公司也计划进军汽车领域,特别是在2020年,阿里巴巴和滴滴出行已经明确要造车,同时苹果和百度两个巨头的造车计划也在网上流传。

苹果

造车计划:或明年亮相Apple Car

近期苹果造车的新闻一直被热议,据悉,苹果首款纯电动车Apple Car型将于2021年9月份正式亮相。有消息称,目前已经有数十辆Apple Car原型车在秘密进行路试,同时,苹果在台湾的零部件厂商也在紧急备货,以便向苹果供应生产Apple Car的零部件。

也许很多人对苹果造车一事感觉很陌生,但实际上苹果在汽车领域已深耕多年,我们车上的Carplay系统就是苹果推出的产品,早在2013年就进入市场。另外,在2014年曝光的泰坦计划也显示,苹果想要打造一款完全颠覆当前行业的产品,就是无人驾驶智能汽车。为了实现目标,苹果还组建了一支庞大的汽车研发团队,仅是工程师就有千余名。

但可惜的是由于造车难度太大,苹果迟迟没有制造出整车。而苹果转变了战略,从智能科技技术方面入手,这对于苹果来说显然更容易,因此可以看到,如今苹果在汽车领域的成果更多集中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方面。

不过苹果想造车的心一直都没变,如今苹果在汽车领域已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加上全球汽车行业正在往智能化方向发展,这给苹果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其它新兴车企,苹果打造智能技术也是更有优势的,毕竟这是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无论是苹果自己打造的操作系统,还是自研芯片的能力,都比其它科技公司强。这也意味着,苹果打造智能汽车会比很多车企更容易。

百度

造车计划:或携手传统车企成立一家新企业

有消息称百度也正在考虑生产自己的电动汽车,而它的造车计划有多种说法,其一是寻找传统车企进行代工,其二是与传统车企合资成立一家新的造车企业。据悉,目前百度已经与吉利汽车、广汽集团以及一汽红旗等车企进行接洽,讨论成立合资公司的可能性,甚至网上还流传百度将与威马汽车一起造车。不过对于百度的造车计划,官方以及其它车企都没有给出回应。

虽然百度的造车计划还没有明确答案,但百度在汽车领域已进行了广泛布局,与多家车企进行技术合作,当中包括吉利汽车、广汽集团以及一汽红旗等,这几家车企旗下的车型都搭载了百度开发的系统。此外,百度还早在2013年也开始涉足自动驾驶领域,甚至在2017年发布Apollo计划,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提供开放的软件平台,帮助其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

更有意思的是,今年12月初,由威马汽车联合百度Apollo平台共同打造的全新SUV车型也正式亮相。这款车型较大的亮点是自动驾驶系统,在特定场景下可以实现L4级别的有条件自动驾驶,而在开放道路上可以实现L3级自动驾驶功能。

无疑,这一系列合作都有助百度在汽车领域积累更多经验,加上百度在智能技术上还有一定的优势,能让百度打造出比很多车型具备更强产品力的新车,尤其是在自动驾驶辅助配置方面。

阿里巴巴

造车计划:与上汽集团联手成立智己汽车

与其它科技公司不同,阿里巴巴已经明确要参与造车,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浦东新区联手,打造出智己汽车。这是一个高端汽车品牌,创始轮融资额度就达到了100亿元,这数额在新势力造车中是最大的。

智己汽车生产的车型是智能汽车,将打造车轮上的超级中央计算机,并且产品涵盖多个细分市场。而阿里巴巴在造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前阿里巴巴表示,它将以用户的大数据、达摩院的最新技术、阿里云等生态圈的协同优势,助力智己汽车抢占全球智能汽车领域的先发高地。

具体来看,阿里巴巴将会为智己汽车的车型提供更多有趣好玩的软件,加强与用户间的交流及软件升级,丰富用户的用车生活。

而智己汽车发展智能汽车的目标是要做中国的特斯拉,据悉该车企将彻底颠覆汽车公司与用户间商品交易的传统关系。但是需要说的是,纵使阿里巴巴的技术实力强大,但是在车联网领域的表现并不理想,落后于百度、腾讯等对手,据《中国智能网联市场报告》显示,在今年1-7月的新车销量市场占比中,百度实际搭载新车销量占比高达49%,腾讯占比35%,而阿里巴巴仅占比16%。那么未来智己汽车会是颠覆行业,还是被行业颠覆,只能让时间来给我们答案了。

滴滴出行

造车计划:推出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

滴滴出行同样是计划造车,不过它制造的车辆仅供自己平台使用,并且是通过代工的方式制造车辆,此前滴滴出行已经明确表示不是自己造车。

早在今年11月,滴滴出行就推出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这是由滴滴出行与比亚迪共同设计研发的车型,采用比亚迪刀片电池技术。而滴滴出行参与造车,是市场和自身所需。其中,市场层面是如今选择共享出行的用户越来越多,如果滴滴出行自己造车,会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而自身层面则是为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未来,滴滴出行的目标是在3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想要实现该目标,光靠第三方租车公司和第三方车企的加入,并不现实。

也就是说,滴滴出行参与造车并不是为了抢占汽车领域的份额,而是满足为了满足B端出行运营端的需求。同时,滴滴出行与车企联手造车还有助车企的发展,尤其是比亚迪,毕竟滴滴出行对新车的需求量挺大的,计划今年投放1万辆D1,明年投放量要达到10万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在销量榜上看到D1的名字。

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抑或是互联网企业,都想抓住智能汽车发展的浪潮,但是能成功的毕竟是少数,此前不少企业巨头跨界造车都是以失败告终,那么上述科技公司能否在汽车领域站稳脚跟呢?期待结果。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比亚迪D1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9万关注 | 2.3万作品
+ 关注
汽车新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