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车市 | 滴滴D1,“权力的游戏”序章

「数说车市」是“汽车数字化研享社”的子栏目,以数据和专业的视角来洞察和诠释汽车市场的风云变幻,内容涵盖行业热点、品牌、人群&需求、新能源、新车、销量等,希望为汽车及相关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把握行业机遇!


■ 「数说车市」之 NEV观察

政策、市场、品牌、车型,这里有关于NEV的一切。




数说车市2020年度最后一篇文章,想聊聊滴滴D1。


滴滴D1属于旧闻了,革命性意义,互联网思维,商业模式,出行方式创新,这些陈词滥调式的解读也不需要我们再来重复一遍。


有一个有趣的说法,人们往往会高估新事物的短期影响,而忽视新事物的长期影响,即所谓的“风起于青萍之末”。所以,我们想聊聊滴滴D1的出现,像是湖水上泛起的涟漪,未来会在汽车行业刮起一阵什么样的大风。




1.“新场景定义汽车”的落地


滴滴D1是一辆什么样的车?


对于C端用户来说,D1可以提升用车体验:彩虹迎驾灯,远程设定后排温度、座椅加热,右侧电动滑门等;对于司机端来说,D1可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同时提升工作体验:司机座椅,方向盘一键接单,司机百宝箱等;对于滴滴来说,D1可以显著减少TCO(总拥有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并与滴滴生态或价值链上的其他业务形成合力:如滴滴已经布局的小桔充电(第三方充电服务商里,小桔充电在电动车主的口碑里属于绝对的第一梯队)。


一句话总结:滴滴D1是“新场景定义汽车”的真正落地车型。


之所以说是“新场景定义汽车”,是因为和之前相比,D1有两点显著的不同:


第一,场景的延伸,从“design for ownership”到“design for experience”。


对ownership来说,核心是拥有和个人使用,如下图蔚来ES8和某车型的用户手册对比,ES8就比该车型更接近experience,该车型更加的ownership。



左图蔚来ES8用户手册,右图某车型用户手册


D1的experience,不仅包含C端(用户),还有小B端(司机)和大B端(企业),更加复杂。如下图:




当然,不少观点会说,滴滴的经营方式和主机厂天差地别,场景自然会完全不同,并没什么。实际上,新势力品牌在experience上已经做出了不少新尝试和设计,以理想为例,32.8万只有一个配置的理想one,不仅考虑了生产效率,产品对比、购买更简便,而且在销售资源、渠道资源利用上也会更集中和高效,比如建店、宣传等。


产品不仅仅关系到产品,更应该提高经营的角度思考,包括目标用户体验、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推广、销售渠道等各个维度,尤其对于电动车来说更是如此。


第二,数据的利用深度,真正的“design by data”。


D1是国内汽车行业第一次用精准大数据来定义一款车的案例。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款车,能够在立项之初,就拥有它未来用户的几乎全量用户画像和用户行为数据。


在现阶段产品定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消说几乎全量数据,能有效利用量化数据就能胜过部分竞争对手了。


2.为什么主机厂没有在滴滴之前造出D1?


最直接的理由就是,主机厂的经营模式和滴滴完全不同,不是一个物种。但考虑到“新四化”的概念喊了很多年,市面上也有曹操、华夏、T3、如祺、海南、丰桔等出行公司,据不完全统计,主机厂参股或直接经营的出行公司达20家左右,这个理由似乎就显得不那么有说服力了。


只能说现阶段,对主机厂来说,面临着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挑战,数字化的转型,共享出行领域显然不是战略重心,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度都不足,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


我们举两个小例子探讨一下:


第一个,彩虹迎驾灯。这个功能被滴滴拿来作为重点推荐,在某个社交媒体上,某认证车辆工程硕士,用户体验工程师/产品经理评论这个功能时说到:“我个人觉得这里直接显示手机后4位可能会更加直观一些”。




数字当然比灯光更精确和直观,但如果进一步考虑到乘客和车辆之间的距离、人多场景(车站、购物中心等)下多人打车多辆车同时达到、恶劣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数字和灯光的优劣势就会对调过来。


第二个,副驾的设计改进。另外一位资深设计师、产品经理评价:大多数情况下,出行人数是有限的,副驾搭载率相应地会低很多,我们甚至可以将副驾座椅取消,将原本副驾这一块空间用作它用(储物、为后排空间让路等)。




储物确实最大化利用了车内空间,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推,储谁的物?司机的私人物品?那就要考虑到网约车是私人空间还是公共空间了,公共空间内放司机私人物品是否会影响乘客体验和心理感受?那储乘客的私人物品呢,比如放行李之类的。D1设计右侧电动滑门就是为了防止下车开门撞到行人或车辆,副驾放置行李,乘客需要下车——打开副驾车门——拿行李——关门几个动作,行李再沉一点,所耗费的时间就会更长,无形中更加加大了乘客的风险。


从上述两个例子中,我们能看到,现阶段,仍有部分专业人员对产品的思考更直向思维,离用户、场景太远。这点或许是我们上面抛出的那个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滴滴D1背后的权力之争


主机厂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品牌?资源?经验?人才?组织?或许都不是。


个人认为是两大权力:产品定义权和价值传递权。


所谓产品定义权,是主机厂理解用户需求,并通过设计、研发,高效整合内部资源,用产品来实现的过程。所谓价值传递权,是主机厂利用媒介、渠道资源,有效、高效并持续传递某种价值的过程。


以前,这两大权力稳固地掌握在主机厂的手里,并通过和大大小小数千数万个供应商分享或共建这两大权力,建立起庞大的全球性商业帝国。今天,这两大权力正越来越多遭受到不同势力的挑战和争夺。


新势力品牌和滴滴正在争夺产品定义权,新势力通过创造出“智能电动车”这个新的品类,跳出传统主机厂的优势区域,正在获得尝新和优质用户的青睐。滴滴则通过新的出行方式,打造专属化的车辆,创造多样化的出行体验。同时,新势力品牌和滴滴也在争夺价值传递权,新势力通过新的直营方式,滴滴通过新的出行布局。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新的品类和新的出行方式下,离用户、数据、场景更近的是新势力和滴滴,而非传统主机厂。


如果蔚来、理想、小鹏还不够重磅,滴滴还是偏居一隅的话,那么苹果、华为等巨头要造车的新闻,已呈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对业内人士的心理冲击或许更大。


号角已经吹响,“站在门口的野蛮人”也已经出现,权力的游戏揭开序章。胜负还应未可知,但有一条,谁离用户、数据、场景更近,谁就能赢得这个游戏。


作者:王波(汽车数字化研享社资深创作人)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比亚迪D1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7关注 | 71作品
+ 关注
专注数字化时代汽车产业的变革与发展,用独特视角洞见汽车+数字化领域的创新成果及趋势,分享专业知识与行业前沿资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