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楠尽|当李书福遇到Eric Li,万言文里的大时代


李书福金句很多,写万字长文的时候不多。

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上一次李书福写万字长文是他回顾创业的历史,讲述的是改革开放下一位放牛娃历经风雨磨难的故事。

而这一次,李书福又写了一篇万言文。

这说明,兹体事大。

那么,李书福这篇万言文究竟讲得是什么呢?

近日,在吉利企业内部的一次对员工的交流活动上,李书福罕见分享了一次近万字的演讲,在这篇名为《守正出奇,实事求是》的演讲中,李书福用大篇幅、系统性地讲述了他对于当下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与剧烈动荡的汽车产业的所观,所思,所悟。


在2021年新春伊始,我觉得这篇万言文既是李书福对于吉利内部员工上的第一课,也是他自己与这个百舸争流的大时代的一次内心对话。因为它里面包含着一个深刻的基石性的话题——这究竟是怎样一个时代?我们究竟该如何与这个时代自处?

是的,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样的陈词滥调和万能金句很难让我们去理解这个时代。

李书福眼中的时代是怎样的呢?李书福用了世界观、国内经济和产业环境等多维度抽丝剥茧地“拆解”了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命题,在李书福的五个“洞见”里,我们可以窥见这位中国自主品牌一哥的世界观、科技观与产业观。

对于世界格局的观察,在李书福看来,是走在了关键的十字路口。

对于世界各方势力的平衡与博弈,他生动地用了斜拉桥的比喻。“世界好像一座斜拉桥,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牵制、相互推拉、相互对立、相互组合,形成了矛盾的整体。大家都在相互寻找战略平衡,共同维护彼此关切,尽力保证世界和平稳定。这种矛盾的平衡构成了人类社会走向更加美好明天的基础,我称之为“斜拉桥”。”

而当下,疫情肆虐之际,全球化的大趋势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还是平的吗?李书福的判断是,“今天的世界正处于和平与战争的十字路口,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继续推进世界和平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与四十年前相比,今天的世界和平指数大幅度下降,大国冲突暗流涌动,主导权争夺不断加剧,和平环境出现明显恶化,各国之间相互信任程度不如从前。”

对于当下中国经济的观察,作为一线的企业家,他认为,双循环是应有之义,是必选项。在他看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迅速崛起,打破了原来的全球战略平衡,改变了原有的世界经济结构,尤其是打破了人们原有的心理平衡。导致世界上有些人不知所措,有些人难以接受,导致心态失衡。这需要中国企业坦诚面对,主动出牌。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英明之处在于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对外市场依赖,尽最大可能地促进贸易平衡,尽最大可能地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中国商机,客观上为全球经济再平衡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市场重心的调整实现各国利益再平衡,消除各方心理障碍,推动可持续的内外循环不断发展,降低战略冲突紧张程度。”

当然,我认为,这篇万字长文中,最有含金量还是他从汽车产业变革角度切入进行的反思,这是处于转型的李书福和吉利的一次途中思考。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经历了去年黑天鹅的一年,几乎所有的汽车圈的人都能感受到,似乎疫情一夜之间加速了产业转型的速度和强度。危机四伏又生机勃勃,新旧势力之间,资本与汽车产业之间,东西方汽车公司之间的博弈和互通从来没有如此激烈过,一个百年一遇的大时代扑面而来。

大疫情不仅打乱了整个汽车产业的节奏,更是摧枯拉朽地打乱了汽车产业原有的底层逻辑。转型的困局、疫情的重创,让这个百年的古老产业上演了一出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历史剧”。在汽车产业转型的险滩之上,有的人成为了资本的新宠,一路狂飙的市值让他们成为了舞台上星光熠熠的“明星”,有的人则被资本抛弃,沦为喧嚣时代下的落寞者,无人问津。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原本熟悉的汽车行业变得面目全非,格外陌生。这是一个未来与现在,趋势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时刻,是一个不确定与确定性互为彼此的节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汽车产业仿佛一个重重迷雾的迷宫。

李书福也在演讲中提到了这个大变革对于自己的冲击,他用了暴动这个词形容这场变革风暴之大。

“汽车产业革命已经开始“暴动”,从理论到实践、从传闻到现实、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局部到全局、从边缘到中央,这是一部正在发生的汽车产业革命剧,这是一场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百年汽车变革剧,很精彩。”

谈到目前出现的黑天鹅现象,他也是感同身受。“今天的世界既法网恢恢、残酷无情,又含情脉脉、充满社会关怀。”

对于有些人是黄金时代,“当今世界电动汽车行业群雄逐鹿,在资本狂欢劲舞的推动下,大家的小日子都过得不错。”但对于有些人则是至暗时刻。“多少英雄好汉、人间豪杰所驾驭的企业时而风光无限、叱咤风云;时而举步艰难、度日如年。”“有一批又一批的企业破产倒闭,一个又一个的行业无情消失,这既是历史的变迁,天时的变化,也是传统经济走向新型经济过渡阶段的一种必然反应”。

吉利在这样时代的洪流中究竟如何前行?

过去的五年,从传统汽车产业的标准来看,吉利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中国品牌之一。销量势如破竹,新产品丛出,市占率节节攀升。但从新的逻辑和维度而言,吉利在转型上则是喜忧参半。

当宁德时代成为“独角兽”,当比亚迪成为新能源汽车“龙头股”,当长城汽车市值也反超吉利,李书福的焦虑也在情理之中。而早在年就提出新能源战略——蓝色吉利行动的吉利,却遭遇了转型的阵痛,并没有如预期抢占新能源时代的红利,而去年与蔚来的擦肩而过,相信也是李书福心中的一个遗憾。

作为舵手的李书福,驾驶着吉利这艘巨轮,切实感受到的是转型深水区的巨浪与暗流。

虽然吉利表面上无论从产销规模、还是经营业绩方面在2020年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李书福深切地感悟到,吉利需要同传统思维和单向思维彻底“告别”的时刻了。

“当今世界已进入科技自由探索,产业跨界融合的时代,传统思维、单领域思维、单向思维已经不适应吉利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自我超越的能力,不断提升科技自由探索,产业跨界融合的水平。”

李书福在演讲中的这番狠话,点破了吉利目前是思维处于瓶颈期的短板。而要想破解这个困局,还要从否定自我开始,要从之前的成绩中走出来,爬起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吉利转型之路究竟是什么?

吉利是要当中国的大众或者中国的特斯拉吗?当然都不是,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世界是多样性的,多样性是世间万物发展的基石,汽车产业从始至终都应该是丛林,是生态,是百花齐放的花园,而不是沙漠里孤零零的绿洲。

这是一场新的马拉松赛跑,没有尽头,只有开局,没有方法,只有方向。

“传统汽车公司可以不屑一顾,顽强抵抗,坚持到底,也可以自我颠覆,出奇制胜,化腐朽为神奇。可以被动参加革命,也可以主动发起革命,可以单独闹革命,也可以联合闹革命,可以在坚守老根据地的同时,开拓新的疆域,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毕竟行业变革才刚刚开始。”

亦步亦趋者只能是东施效颦,唯有坚定走自己的路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正途。

走自己的路就要清晰自己为什么出发,就要清晰地知道去向何方,更要清晰地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的节奏。

吉利的出发点就是用户,“企业转型升级的一切目标就是研发更贴近市场的产品,更吸引消费者的产品,只有让消费者切身感受到优秀的消费体验,企业才有光明的前途。”

“视用户为上帝,用户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感动了用户就是感动了上帝,上帝是我们的保护神,只有感动了上帝我们才能不断成功,只有坚持科技创新,我们的世界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而吉利的大策略就是尊重规律,尊重常识,稳健前行,稳中求变。


何为常识,常识就是汽车是汽车,汽车不是手机,新汽车也不是智能手机。

软件定义汽车是趋势,但有着深刻而坚实的前提条件。

“软件定义汽车是行业共识,但是对汽车工业而言,无论是传统汽车企业还是所谓的新造车企业都很难跨越百年汽车产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汽车就是汽车,无论怎么变,安全、健康、可再生是永恒的主题。汽车行业的基本规律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规模,最终全球汽车工业企业存活下来的数量不会太多,只有规模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传统汽车与电动汽车还能共存相当长的时间,能源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时间,而且存在“程度”拐点,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拐弯,这个拐点可能存在反复。

此时此刻,越是局势复杂,越要战略稳健。这是李书福的破题钥匙。

何为战略稳健,就是要在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框架下实现战略主动。未来的汽车产业竞争是比耐力、比经验、比策略的马拉松,吉利要尽量做到一步都不能错,要做到积极但不冒进,要有后劲,有策略,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大戏刚刚开始,马拉松刚刚起跑。此时谈论终局的成败,还为时尚早。

“企业比拼的不是图一时快乐,而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没有跑过马拉松的人往往缺乏经验,一开始就使劲加速,真正需要比拼速度的时候却缺乏后劲。对吉利而言,千万不能犯这种错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马拉松经历,我们深深懂得打基础练内功的重要性。"

“我们既要保持传统核心能力的优势,比如传统机电能力优势、传统品质控制优势、成本控制优势等等,又要开创新的革命性优势,比如,人机交互、无人驾驶、中央计算、换电充电基础设施、能源管理、智能出行、工业互联等等。”而这就是李书福指的“守正出奇”。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巨变的时代,产业日新月异,李书福也起了一个新的英文名字,Eric Li。但李书福和吉利的初心没有变,对于商业的美好追求没有变。

转型的疾风骤雨不会改变商业的本质,在李书福看来,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生生死死、合作共赢的文明史,商业的乐趣在于既交朋友又做交易。商业的最高境界是既获利又美名;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这就需要真诚合作,让每一次交易都实现共赢、多赢。

“企业和人一样,走正道才能创大业。守正创业、守正创新,团结带领全体员工聚焦产品,聚焦用户体验,时刻把用户放在心中,不急功近利,不走捷径,不抄近路,不玩小聪明,坚持公平正义,坚守道德底线,不忘法律高压线,把握竞争本质,掌握核心技术,注重人才培养,敢于研发投入,尊重事物规律,只要长期坚持正确路线,不投机取巧,主动站到真理这一边,奇迹就一定会出现在我们眼前。”

这是面对着前路中的不确定性,当李书福遇到Eric Li,他说的一番心里话,也是他讲给这个时代的真心话。

(本文作者:星车场APP总编辑)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7万关注 | 1万作品
+ 关注
二十年汽车知识每天更新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