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赛威马暂无缘科创板上市,中国资本市场错过智能汽车行业红利?

2021年科创板,本来应该迎来两个重磅的汽车科技股。

一个是禾赛科技的IPO,一个是威马汽车的IPO,一旦成功上市,前者将成本科创板乃至整个A股最纯正的自动驾驶产业链标的,后者则成为整个A股第一个造车新势力标的。

但,事情的发展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 

1月份,禾赛科技向上交所递交的科创板IPO申请被受理,但3月11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禾赛科技IPO处于终止状态。

2月份,上海证监局公告称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辅导验收及科创板上市申请条件,这意味着威马汽车已完成上市辅导。但,4月初被爆出威马汽车IPO已经“选择”了自动放弃IPO的申请。

至此,A股继续等待着自动驾驶产业链最为纯正的标的,而造车新势力第一股也还在等待着戴上这顶桂冠的主人。随着禾赛和威马相继无缘科创板IPO,这似乎与汽车科技行业期待的科创板是大相庭径的。


时间回到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掀开了中国科技公司的上市狂欢。彼时,科创板对无法A股其他版块苛刻的连续盈利要求的科技公司,提供了最好的IPO土壤。被创投圈认为,中国高新技术型企业终于迎来最佳的资本平台。

但,这一切似乎都是随着3万亿市值的蚂蚁金服IPO被叫停而出现变化,随后,一系列的资本市场新规出台,包括了2021年2月出台的,被业内解读为IPO申报前12个月突击入股要锁定三年(此前为IPO申报前6个月)的规则,让众多科技公司措手不及,包括汽车科技公司。

在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超发的货币流入二级市场造车股市暴涨后,尤其是造成特斯拉、蔚来等汽车科技股暴涨后,一年10倍的特斯拉、25倍的蔚来让一级市场也为之疯狂,叠加美国SPAC方式让IPO门槛更低,众多汽车科技公司开启了疯狂的融资模式,数个月内融资两三次的也不在少数。


对于中国的汽车科技公司来说,部分就瞄准着科创板IPO,毕竟整体而言,科创板的上市条件更为宽松,更重要的是,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普遍得到了市场的高估。高估值的科创板,才能消化掉一级市场对科技公司的高估值。

随着禾赛和威马相继无缘科创板IPO,这不得不让汽车科技公司开始考虑,是否应该继续选择等待科创板,或者是需要转战A股其他版块,或者是转战海外资本市场,包括港股和美股。 

对于那些纯内资架构的汽车科技公司来说,要想转战海外市场,还需要化半年左右的时间,将内资架构搭建为海外架构,除了增加成本外(主要是律师和投行费用),还增加了时间成本。对于那些拆掉海外架构搭建境内架构准备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来说,又得反着来一遍,浪费了资金和时间成本。

根据车智君的了解,随着科创板的新规出现,以及出现的堰塞湖现象,部分汽车科技公司,包括自动驾驶公司、芯片公司等,除了部分选择继续等待科创板的,更多的企业选择了谋求海外上市,这里就不一一点名了。


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行业,作为最值得期待、最确定性的行业机会,电动汽车的蔚来、理想和小鹏都到了美国上市,并且让一波投资美股二级市场的投资人赚得盆满钵满。如果,自动驾驶公司、芯片公司等,都无法在科创板上市,这就和科创板设立的初衷的相背离的。 

可以理解监管层提高科创板IPO门槛的做法,但是,这些自动驾驶公司、芯片公司等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行业的标杆企业,如果都去海外上市了,这可能又是对做强做大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打击,也是对中国二级市场投资人的一次打击。

在这里,姑且不去讨论每个无缘科创板IPO的科技公司的原因,无缘肯定是有无缘的理由和原因。或许,是否应该提高其他方面的监管,例如加大对各类造假行为的处罚,提高违法成本才能让IPO企业的质量更高。

BATJ都是到海外上市,移动互联网的美团、快手等也登陆港股市场,字节跳动、滴滴也被爆要登陆海外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已经错过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了,如果代表着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汽车科技标的,都跑到海外市场去上市了,那么这意味着中国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又会错过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带来的红利。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5964关注 | 354作品
+ 关注
关注车智,与行业发展共同成长!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