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宣布独立造车 但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如果说男人成熟与否的分水岭是家庭和孩子的话,那么有一个东西是男人一辈子都放不下的,它就是汽车。因为没有哪一种事物可以像汽车一样最能象征和代表男人的精神追求。男人的汽车情结,归根结底是每一个男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天生追求成功、地位、身份的欲望。只要有这种欲望存在,男人对汽车的追逐便永无止境。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能够买到世界上最好的汽车便是一种巨大的成功了,但是在这些商业巨头的意识里,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汽车品牌,并且还能让人们都去购买和使用,这是将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


纵观世界上那些百年车企,绝大多数都是以创始人的姓氏来命名,如福特、林肯、保时捷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后人都记住自己,更是对品牌及产品自信的体现。


如果说早些年的自主品牌在命名时都有些含蓄的话,那么从这几年命名可以看出,越来越多品牌开始采用创始人的姓氏和名字来命名,第一个品牌是WEY(魏派,创始人魏建军),但它只是非常低调使用了姓氏。而在WEY之后,就诞生了如理想(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和小鹏(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这样更加直接的命名方式,这其中的理由就不言而喻了。


虽然车企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但仍然有不少人宁可挤破头都要进来,不过现实却是,传统车企因销量差导致破产的不计其数,反观造车新势力却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这不,即恒大宣布进入汽车行业后,之前被网友呼声很高的小米也宣布正式进军汽车产业。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本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先生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此消息一出,相信无数的消费者会为之振奋,毕竟以小米手机的定位和理念,他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小米汽车会将性价比优势发挥到极致,甚至在很多人心中,认为小米汽车就是所有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而我们在看到这则消息时,心里也有一丝激动,毕竟以小米集团的财力和雷军的实干性,小米汽车绝对不会成为那些PPT造车和讲故事的品牌,但是这份激动仅仅持续了几分钟便因为雷军的一句话,让我对小米汽车的前景感到担忧,这主要因为从公告中可以看到,小米汽车会是一家全资子公司,这意味着小米选择了一条最难的道路,既不代工也不合作,完全自主研发,不过在我们看来,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对于这件事,以下是我们的观点:


小米造车的底气是什么?

在很多人看来,小米造车的底气一定是“钱”,从小米发布的2020年财报中可以看出,2020年,小米集团总收入为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经调整净利润达到130亿元,同比增长12.8%。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达到705亿元,同比增长24.8%,经调整净利润达到32亿元,同比增长36.7%。

并且雷军在发布会现场也向大家展示了自己进入汽车行业的底气,即小米集团2020年底现金余额1080亿元,不过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华为在芯片方面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出货量下滑,使得小米的市场占有率上升,提升了销量和利润。一方面是向主机厂、同行以及消费者展示自己不差钱,完全值得信赖。


但我们认为,钱并不是小米造车的真正底气,真正让小米有足够的信心是极其庞大的消费者基础和在汽车领域申请超800项的专利,相信在恒大造车成功的背景下,小米汽车想不成功都难。

最难的道路势必会崎岖


首先小米造车对促进行业发展以及消费者来说都绝对是一件好事,我们也迫切地希望中国可以诞生出第二个比亚迪这样的车企,同时也可以让一些打着造车幌子圈钱的车企望而生畏,因为热爱一个行业的前提是先学会尊重,这不禁让我想起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一个铁壳”,可是当真正开始造车后却打心里对汽车行业产生了敬畏之心,从而将吉利从一个民营企业推向了世界,还成功收购了沃尔沃,并还成为梅赛德斯奔驰的股东。


再来看看小米,前几日有网络爆出雷军在小米科技园接待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以及红杉资本沈南鹏,并在网上遭到疯传。并且,网上传出雷军此次受邀的并非只有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还有众多互联网“大腕”。


从一张内部曝光的照片显示,与雷军同台站着除了有传统新能源车企的王传福,还有新势力三巨头的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以及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被雷军愿压上人生全部声誉的小米汽车,一定会有实质性进展。


首先小米汽车要解决的便是生产资质的问题,由于国家不再颁发新的资质,所以摆在小米面前的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收购,比如华晨中华、众泰汽车以及汉腾汽车就是潜在的收购目标。


其次小米汽车还要解决供应商以及资源整合问题,这是最难的一个环节,要知道控股一汽华利的拜腾汽车,烧光84亿后仍未量产,虽然被富士康接手,但前途未卜,小米前期投入的100亿,可能会以极端的时间消之殆尽,如何续命是最大的问题。


最后,即便有了资质、解决了供应商以及研发团队的问题,谁来将想法落地?是自建工厂还是找代工?自建工厂的话,光是工人以及设备就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并且十分耽误时间。而选择代工的话,谁又能成为小米的合作伙伴呢?

以上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就是我们对小米造车前景担忧的根源,不是不信任,而是觉得这样做并非最好的方式。


总结:对于小米进入汽车行业,我们保持乐观且开放的态度,因为我们相信小米的品质,更相信雷军的人品,希望小米汽车不要让消费者等太久,一年之内公布团队以及车型参数,两年之内有量产车下线,在创新上可以取得突破,做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小米你准备好了吗?在大家身边还有那些跨界造车的企业呢?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1关注 | 36作品
+ 关注
一分钟了解这款车,用最短的时间介绍新车,观点独到,内容新颖。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