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巨头纷纷入局智能汽车,哪一家的“智能”汽车最靠谱?

每年的四五月份都是汽车行业传统的销售淡季,这是由中国消费者多年来的消费习惯决定的。上海国际车展结束后,上半年便没有规模比较大的行业展会了。不过上半年同时也是各种新技术、新概念集中发布的阶段。前两年汽车的电动化是全行业关注的焦点,而到了电动汽车个人购买比例超过7成的今天,电动化已经不再新鲜,智能化则成为车市新的热点。

2020年以来,原本的造车新势力,例如蔚来、理想、小鹏等都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与此同时,跨界造车者也在不断入局,这些新老汽车项目,都把智能化当作了主要的突破方向。那么这些有志于打造“智能汽车”的企业,究竟达到什么水平了呢?

华为

由于美国的野蛮制裁,华为令人瞩目的智能手机业务陷入停滞乃至衰退。荣耀手机单飞之后,华为手机业务正在向“others”的队伍进军,因此华为急于寻找新的增长点,而智能汽车便是华为的主攻方向。虽然到目前为止,华为都坚称自己“不造车”,但外界对华为的智能汽车依然充满期待。即便它真的要做下一个“博世”,对整个汽车行业的撼动也绝对不可小视。

前不久的上海车展期间,华为共推出了两款智能汽车,分别是与赛力斯合作的华为智选SF5和阿尔法S华为Hi版,前者仅仅上线两天便收获了3000辆订单,后者则搭载了华为一整套的智能汽车架构。从麒麟芯片,到鸿蒙OS,再到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各种智能硬件,华为基本上聚齐了整车制造以外的各种“造车”核心要素,资本市场上一系列华为汽车概念股也应运而生。

华为的汽车业务未来会怎么样,目前还很难说,它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打消掉合作伙伴的戒心。华为在进入智能手机、光伏、安防等领域之前都曾宣称自己是局外人,但后来都亲自下场成了合作伙伴的直接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是否相信华为会安心做一个零部件供应商,将是华为汽车业务的一大变数。

特斯拉

特斯拉自上海车展维权事件以来就一直处在舆论的中心,糟糕的公关和高高在上的企业人格都是各路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行业开创者,特斯拉在汽车智能化方面仍然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频发的质量问题,并不影响它在汽车智能化方面的地位。

特斯拉的“智能”主要体现在自动驾驶方面,消费者如此关注刹车失灵事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它与特斯拉宣称的自动驾驶息息相关。特斯拉的问题在于,它需要守好“智能”的边界。用户数据如何处理,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刹车失灵事件目前已经超出了事件本身,引起外界对特斯拉是否有权获取、利用客户的使用数据的质疑。它的风险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态度。

智己

智己汽车由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张江高科共同打造,从一开始便把智能当作核心卖点,目前智己汽车首款车型L7正在进行预售。上汽集团是国内比较早打出“智能汽车”旗号的车企之一,它与阿里联合开发的斑马车机系统不但应用在上汽车型上,而且在向其它品牌的车型扩张。长期的经验积累,让智己汽车在智能化方向上有着先发优势。

前不久,上汽集团倡导召开了全球首个汽车SOA平台开发者大会,发布了银河全栈解决方案,试图打造一个像安卓那样的智能的、开放的生态系统,智己汽车便是上汽实现智能化的战略支点。不过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不同,各大厂商都有较强的自主权。智己汽车定位高端,销量不太可能与越来越平民化的特斯拉相比。这种情况下,它设想中的生态系统能拉来多少合作伙伴,还很难说。

百度

百度在互联网行业逐渐有掉队的趋势,已经很难与阿里巴巴和腾讯并称。但它在智能驾驶领域深耕多年,如今很有可能凭借智能汽车成功翻身。2021年1月份,百度终于官宣造车,它在自动驾驶等方面的技术积累成为资本市场看好它的主要因素之一。

与其它跨界者不同,百度的汽车业务布局已久,它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自动驾驶事业部,并于2017年发布了大家熟悉的Apollo计划。如今Apollo计划所展现出的自动驾驶能力已经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同时百度手中还握有地图、carlife系统以及丰富的互联网应用资源,打造一个智能汽车的“全家桶”并非难事。不过百度最欠缺的是硬件制造能力,它选择的合作伙伴吉利汽车在智能化方面也是野心勃勃。百度对汽车制造环节有多少把控能力不得而知,但它肯定会分走百度不少的精力。

恒大

在跨界造车大军中,恒大最为声势浩大,它通过持续的买买买,在短时间内组建起了一个高水平团队,一口气发布九款车的举动更是让人惊叹。作为最擅长造势的玩家之一,恒大理所当然地把“智能”当作了核心的产品要素。

但与此同时,它也是跨界者中与汽车关联最薄弱的玩家,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不具备任何基础,这可能会对恒大的汽车业务造成不良影响。它与腾讯联手开发了车载智能操作系统——H-SMART,同时还与百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百度AI、云交互、图像识别等技术应用于自己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方面则是与博世等合作伙伴联合开发。很明显,恒大对智能汽车各个环节的把控能力都比较弱,这是它在智能化方向上的一个隐患。

小结:从目前来看,各大厂商的智能汽车业务都是烧钱项目,除了特斯拉之外,其它几家短期内都看不到什么赢利的可能,智能汽车的真正赛道在哪里目前也很难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智能化已经为消费者所普遍接受,剩下的就看各大厂商如何去讨消费者欢心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6万关注 | 2578作品
+ 关注
了解汽车资讯就是这么简单!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