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氢燃料重卡,胃口不小的长城如何擎起“商乘并举”大旗?

早在3月中旬便有消息称,长城汽车在氢能方面要有大动作。只不过,谁也没有想到,长城汽车很快就直接将触手伸到了中远途运输市场。

重卡是长城必须拿下的“阵地”

不久后,当魏建军站在保定哈弗技术中心“氢能战略”发布会现场,关于造重卡的一切事宜已经成竹在胸。按照长城汽车“商乘并举”模式,将在今年年底率先完成100辆49吨氢能重卡应用项目落地。

一切看似那么突然,但实际上,长城却早有谋划,甚至可以追溯到多年以前。

2016年,长城将燃料电池开发列为企业重点项目;此后,密集招聘了大量重卡相关岗位人员,于2020年成立了重卡项目组,并在当年与国内多家商用车企业进行了战略洽谈,力求通过合作实现燃料电池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

目前,长城汽车已在京津冀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燃料电池示范项目的应用。其中,既包含乘用车、也涉及客运与货运市场。

有了技术积累,有了人才储备,有了路线图,剩下的只管去做就行了。

为此,长城提出“氢能战略”,并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21年到2025年,其主要任务是促进重点示范城市的创新研发,培育产业链,促进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

第二阶段从2025年到2035年,目标是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质等生产氢能,在全球公共服务领域车辆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实现全领域能源脱碳;

第三阶段从2035年到2050年,实现氢能经济基本取代化石能源经济,最终建成氢社会,贡献碳中和。

显然,在这份“宏大”的战略计划中,重卡成为长城汽车需要,也是必须面对的攻坚。而拿下重卡“阵地”,造真正的“绿色”重卡成为了长城汽车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一纸承诺。

借他人的“血液”为自己造“DNA”?

没有积累,也没有基因,长城汽车用什么造重卡?要知道,成规模的造车可不仅仅是招聘一些技术人才,与几家商用车企合作搞一搞那么简单。

5月10日,长城控股邢台商用车项目正式签约,一切的谜底在此刻揭晓。

现场,魏建军信誓旦旦地表示,长城汽车会全力将邢台商用车项目打造成以新能源商用车为核心、关键零部件为配套的综合性基地项目,聚焦氢能、锂电等领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言外之意:要开始真刀真枪地干了。

很多人看来,魏建军之所将邢台作为“绿色”重卡的大本营,是其看中“长征汽车”这张底牌。

有消息称,长城汽车目前正在进行长征汽车重组项目,前期的尽职调查已完成,部分法律文本也已签署,资产盘点和交割正在有序推进当中。

众所周知,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历史最为悠久的品牌之一,长城汽车从1950年开始创业至今,历经省属、央企、地方国企等多种身份的更替,现隶属于邢台市长征汽车制造厂,生产范围包括重卡、专用车等。尤其是2018年引进捷克大脱拉技术后,长征汽车已拥有4×4、6×6、8×8的重卡生产全套技术与设备。

请进来,拿过来,造出来,有了长征汽车的“输血”,长城汽车俨然拥有了重卡的DNA属性,成规模造重卡也便顺理成章了。而依托于邢台商用车项目,魏建军终于可以兑现造“绿色”重卡的承诺了。

“商乘并举”不是所有人都玩的转

剑指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长城汽车的目标够远。依托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市场,成就中国汽车工业一方霸业,魏建军的野心也足够大。只不过,“商乘并举”不是谁都玩的开,消化得了的。

当然,长城汽车可以说自己一直都在“跨圈”发展。不过,其稳居行业第一的皮卡虽隶属于商用车,但应用属性则更偏重乘用一些,与传统的物流运输用车存在着很大差别。

纵观国内汽车市场,从民营到国有,真正“商乘并举”玩得有模有样的其实屈指酷暑。

国有企业方面,也就一汽足以“笑傲江湖”,无论是红旗,还是解放,都是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至于上汽、广汽,奇瑞等,乘用车还可以,商用车差点意思;而北汽、东风等企业则是商用车还好,乘用车表现一般。

民营企业中,比亚迪算是独树一帜,乘用车已经获得市场认可,商用车更是远销五大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名片。吉利嘛,乘用车没得说,但是商用车却一直不温不火,即使收购了汉马科技,依然没见太大斩获。

究其原因,可能是商用车与乘用车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是生产资料,后者是消费品,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传播、配套等各个方面都需协调、拿捏,一个“不小心”可能就驶进了“沟沟里”。

因此,当“蛋糕”真正摆在眼前,话可以说得大,但还要看胃口好不好,能不能消化得了。

中国商用车市场虽规模已形成,但格局远没有进入固化期。不同于其他品牌,长城汽车的快马杀到,多少让人措手不及。依长城汽车看,在新能源和智能化大潮的驱使下,中国商用车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而手握核心技术的自己,将在这次变革中占得先机。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2关注 | 676作品
+ 关注
56汽车网官方账号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