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又限电,电动车该咋办?


从去年疫情之后到现在,电动车彻底卖疯了。刚刚过去的9月,新能源汽车卖出去35万辆,在整个汽车市场里的渗透率达到了20%。


20%的渗透率是什么概念?用大白话说,就是5个买车的人里面,就有1个买了新能源。而且,众所周知,买新能源的人里面,一大半买的都是电动车。

看这爆火的架势,电动车代替燃油车,好像只是时间问题。但话说回来,我们真的准备好全面转向电动车了吗?未必。


一夜入冬,“电动爹”又要登场了

首先,一个避不开的问题是续航。

国庆期间,电动车半路“出糗”的新闻多次刷屏。深圳一位车主驾驶电动车回湖南长沙,到衡阳耒阳服务区时,为给车辆充电排队4个小时,充电又花了一个小时,不到800公里的路程,前后总共花了16个小时才到家。


另一条朋友圈疯传的视频里,一家人开着电动车被堵在高速上,因为怕开空调耗电快,冒着30多度的高温在车外苦等,其中甚至还有孩子。

这些遭遇,免不了都把矛头,指向了电动车的续航。不过,高温下固然不好过,但电动车真正的“噩梦”,是冬季。好巧不巧,2021年的冬天,来的比往年要早些。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10天,将有两股冷空气先后到来,国内大部分地区将降温10℃以上,北方地区普遍降雪,可以说一夜入冬。

说起冬天,电动车车主们心里肯定很苦涩。

如果说平时条件下,电动车续航只是轻微打折,到了冬天,续航往往直接打“骨折”。

之前,很多媒体都拿市面上各种主流产品,实际测试冬季续航。结果显示,能把续航打折控制在40%-50%的,已经算优等生了。最拉胯的,能直接跌去70%续航。


所以,一款标称50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正常温度下跑400多公里,问题不大。但到了冬天,满电能跑250公里,就得烧高香了。

这两年电池技术不断进步,加上热泵空调在电动车上渐渐普及,其实冬季续航衰减的情况,已经有了改善。但消费者一朝被蛇咬,到了冬季,续航焦虑立即加倍。

于是,只能关空调、关座椅加热以及一切耗电的功能,甚至还有裹被子开车这类“行为艺术”。而且,电量稍微掉一点,就得惦记着去充电。今年早冬将至,车主们小心侍奉“电动爹”的样子,估计又将是一道独特“风景”。

拉闸限电,没“电”了怎么“动”?

更麻烦的是,今年车主们除了操心续航打折,还要担心没电可充。

8月底以来,自南向北、从东到西,拉闸限电横扫了大半个中国。工厂减产、停工,写字楼停电、禁开空调,东北甚至出现了红绿灯断电、电梯停运……

电越来越紧张,一些地区的电动车车主们,也感受到了冲击。

早前,网上流传的一份“2021广州地区有序用电通知书”显示,海珠区部分充电桩周一至周五早8点到晚11点错峰轮休用电。也就是说,车主只能在对应时间段充电。当地充电桩运营商也透露,一些区域受供电紧张影响,充电桩停电概率比较大。


此后,其它一些地区,也先后爆出了充电桩限时供电的消息。好在很多车主都有家里的私桩可以充电,而居民用电涉及民生问题,电力再短缺,都属于“必保”范围。

但焦虑肯定是免不了的。拉闸限电这种事,谁也保不齐什么时候突然就来了。十一期间,在蔚来、小鹏的用户社群里,一些原来计划电动出行的车主,因为担心沿途的充电桩断电,纷纷取消了计划。

不过,焦虑归焦虑,目前为止,倒是不需要太恐慌。毕竟,按当下电动车的体量,用的那点电,比起工业用电和民用电,只能算是零头,影响不了大局。

但按目前这个势头,电动车一旦全面铺开,可就不好说了。有人会说,缺电好解决,多发电不就完事了,反正中国有的是煤炭。问题恰恰在于:中国的电,还是太依赖煤炭了。


目前的电力结构中,超过70%是火力发电,主要原料是煤炭。这次拉闸限电,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煤的供应跟不上需求,价格涨上了天。北方马上要进入供暖季,加上最近山西暴雨逼停了不少煤矿,缺煤的问题,短期内不会有什么明显改善。

长期来看,想多挖煤,也越来越难。虽然煤炭储量管够,但国家层面“双碳”的紧箍咒,已经越箍越紧。煤作为最“脏”的化石燃料,产量不光要控制,还要逐渐缩减。

再说了,即便煤敞开供应,打着节能环保旗号的电动车,长期用着最“脏”的电,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这个时候,很多人肯定想到了清洁能源。但是,不管水电、风电、太阳能还是其它,干净是干净,但是有一个共同的毛病:不稳定,锦上添花可以,雪中送炭指望不上。这次东北突发限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风电突然拉胯,导致电力短缺超过了警戒线。


所以说,电动车热归热,但我们看待电动车时,头脑不能热。毕竟,这其中不止涉及电动相关的技术问题,还涉及能源这个国家层面的大课题。

马上到来的冬天,可能会让我们对电动车的价值,有个更清醒的认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7关注 | 23作品
+ 关注
分享智能汽车资讯,与智能汽车共同成长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