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毛利率不降反升,宁德时代无惧上游材料涨价?


文/郭文静

在动力电池厂商集体涨价的“焦虑”中,宁德时代“稳如泰山”。

10月27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三季度财报,这份财报来得很及时,不仅给行业正在热议的动力电池厂商集体涨价事件浇了一盆冷水,也让外界再度看到了“宁王”的上下游产业链把控能力。


财报显示,三季度宁德时代营业收入为292.87亿元,同比增长130.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67亿元,同比增长130.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6.85亿元,同比增长125.49%。

前三季度,上市公司营业收入733.62亿元,同比增长132.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51亿元,同比增长130.9%。按照企业目前的增长趋势,全年净利润突破百亿将是大概率事件。

单从这些数据看,能够明显感受到宁德时代的“高歌猛进”,这与今年新能源车市场的爆发式发展也能形成验证,但似乎看不到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影响”,宁德时代为什么没受影响?

毛利率不降反升

《车壹条》简单梳理了宁德时代近几年的毛利率发现,在其毛利率随着动力电池价格下降而不断下降的同时,其今年的毛利率并没有像外界猜测的那样因为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暴涨而下降。


2020年,宁德时代全年毛利率为27.76%,今年1-3季度,企业毛利率分别为27.28%、27.24%、27.9%,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7.51%。从毛利率变化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的毛利率不仅没有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下降,反而在三季度实现了环比提升。

然而,从近期行业内曝出的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厂商集体涨价的情况来看,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幅度已经超过了电池厂商的“承受上限”。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正极材料LiCoO2价格涨幅超过200%,电解液价格涨幅超过了150%,负极材料等供应也持续紧张。钴、碳酸锂、氢氧化锂、PVDF等原材料价格也都在不断大幅上涨,德邦证券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东岳神舟锂电池级PVDF日均价格突破4万元/吨,达到41.5万元/吨,同比去年增长277.3%,且预计短期内PVDF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上游原材料价格疯涨,下游新能源车需求旺盛,但夹在中间的动力电池厂商对上对下都没有太强的“议价能力”,上游的价格暴涨源自严重的供需不足,没有理由降价,下游的新能源车企业则依然保持着汽车产业“整车为王”的掌控力,所以也难以议价,因此电池厂商不得不“默默承担”。


成本的上涨已经体现在很多电池厂商的财报中,其中比亚迪上半年毛利率下降近7个百分点至11.13%,亿纬锂能上半年锂离子电池业务毛利率下滑1.31%至22.95%,就连宁德时代上半年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也下降3.56个百分点至23%。

而宁德时代之所以能够保持整体毛利率的稳中有升,一方面因为其锂电池材料和储能业务毛利率有所上升,更关键的则在于其产业链一体化战略。

全产业链密集布局

随着宁德时代的不断发展壮大,为了维持其龙头优势,企业开启了全产业链“买买买”的节奏,从上游的原材料企业到中游的电池产能扩产,再到下游的整车企业和储能、电池回收等业务,宁德时代在新能源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楔下了一颗“钉子”。


通过企查查查询宁德时代的对外投资能够发现,其对外投资的企业多达86家,包括的锂矿、磷矿、电池新材料、电解液添加剂、充电服务、智能制造系统、芯片、自动驾驶、整车企业等等,仅仅今年至今宁德时代的投资项目就有16个,9月一个月就多达5笔投资,包括志存锂业、芝麻能源、云快充、苏州天华时代、上海瀚薪科技。

正是这种多点开花的全产业链布局,使得宁德时代掌握了更多主动权,在产业链上下游出现波动时,都能从容以对。

同时,宁德时代也在布局未来,7月29日,企业发布了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并亮相了锂钠混搭电池包,宣布开辟新赛道。宁德时代表示,钠离子电池将在2023年基本形成产业链,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将达到200Wh/kg,虽然比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略低,但对于储能业务已经够用了。

储能业务则被认为是新能源产业链的下一个风口,不仅被宁德时代寄予厚望,更为外界认为能成就下一个“万亿宁德”,为此,8月12日,宁德时代抛出了A股历史上最大的民企定增,定增金额高达582亿元,其中70亿元为研发资金,开展新一代动力及储能电池关键材料体系研发、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关键材料及设备开发、大规模储能系统等。

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累计12次提到储能,对外释放了非常明确的支持储能业务发展的信号。


有投资者预测,未来,宁德时代或将钠离子电池和储能业务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钠离子电池自身能量密度不高但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的特性,这样一来,宁德时代将在进一步加深其技术护城河,保持龙头优势。

写在最后

目前来看,新能源车上游原材料的涨价和短缺或许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动力电池企业的煎熬可能没那么快结束,而随着“芯片荒”的日渐缓解,整车企业接下来要面对的最严峻挑战恐怕就是电池短缺了,这将会对爆发式增长的新能源车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将继续关注。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788关注 | 4573作品
+ 关注
一个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推崇深度阅读的汽车新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