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华为“肯定”不造车,2025年卖100万辆就能盈利

这几天的华为,又站在了汽车频道热点的C位上,原因是,华为和江淮汽车合作了。不仅如此,大嘴余承东顺便再次重申了“华为不造车”的决定,还说了问界之后的规划:问界就是华为的汽车品牌,所有的华为生态汽车都将归属到问界品牌。

大众能感受到的变化则更加直接:新一批问界传播物料用华为 Logo 取代了问界 Logo,华为与江淮合作的新工厂曝光。当然,还有一个传闻是华为的研发撤出了赛力斯。

几个消息,信息量很大,“华为汽车”现在的规划和未来的规划,似乎在几句话之间,都被解释了清楚,而网上最大的猜测,“造不造车”,似乎也以“不造车”的答案尘埃落定。


据合肥日报的报道:2023年1月9日至10日,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率队赴深圳拜访了华为。随行人员中就有江淮汽车董事长项兴初。“在华为坂田基地总部,虞爱华与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深入商谈,共同推动华为终端与江汽集团、肥西县合作项目进展。”

更加具体的信息是,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5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为26亿元,已于2023年一月初开工,工期一年。

大家之所以关注华为和江淮合作,原因还要回归到问界:问界的另一个合作方赛力斯。江淮汽车和赛力斯基本上是同一个阵营:连续五年亏损,想在新能源领域发力却没有任何突破,转型乏力。


除了一直以来的官方解释,余承东关于“不造车”的回答也加入了更多解释:“车厂擅长的是机械方面,华为擅长人因研究、质量体验。华为不会造华为品牌的汽车,AITO 问界就是华为生态汽车。问界这个生态品牌就是华为主导的生态品牌。”

如果说,以前人们认为华为造车的原因,是华为需要一个自己品牌的汽车,那么现在的解释,则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给问界和之后合作的品牌都“定了调”——都是亲生儿子,都是一个大家族里的孩子,“问界是华为主导的生态品牌”。

如果解读一下余承东的潜台词其实是,华为已经不需要自己真的下场造车了,因为在余承东的站台和问界的宣传之下,普通用户已经把问界和华为汽车划上了等号。

虽然华为和赛力斯一再强调,赛力斯并不是华为的代工厂,但是想想江淮和蔚来的合作,不管真正的合作模式如何,赛力斯和江淮得到的“名声”并没有本质区别。


“问界生态联盟”,这是公众第一次听到的说法。

按照余承东的说法:华为智选模式提出成立问界生态联盟,选择少数几家车企加入,强强联合,共同开发。把体验打造到极致,做好产品区隔,共同抓住汽车行业变革的时间窗口。

之前,公众曾经多次探讨,随着华为和车企的合作越来越多,华为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亲儿子”,这些儿子们之间的资源如何分配,才是华为模式的最大问题。

现在,问界生态联盟,就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无论是与奇瑞的合作车型,还是与江淮的新车型,又或者是与北汽合作的其他车型,全部都归在“问界生态联盟”之下,那么,很可能的结果,就是无论是哪个品牌的汽车,最后都会挂一个“问界”的车标。

再设想一步,如果把“问界生态联盟”看成一个品牌的话,那么显然,华为会对这个品牌旗下的车型进行管理,不会生产“20万以下的车”大概就是这个规划中,最能吸引人眼球的部分。


众所周知,华为智选模式并不是代工模式。

代工模式指的是车企只负责生产制造环节,不参与产品设计和开发,江淮和蔚来的合作就是标准的代工模式,江淮只负责生产制造环节,蔚来负责产品设计和研发。

按照华为一直以来的说法,华为不造车,只是帮车企造好车,智选模式,是华为与车企共同完成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两种方式当然有利有弊,对于代工模式来说,代工厂稳赚不赔,但是赚的少,而且没有什么技术沉淀,只是辛苦钱。

而智选模式,则是两方联合开发,车企的分成比例更高,也更有积极性,当然,两者的沟通成本也更高,这一点从北汽极狐和华为的合作时,就已经被公众所知。

智选模式,对于已经有了一定市场份额的车企,得到的是强强联合,对于像赛力斯和江淮这样的厂家,完成的是灰姑娘变成白雪公主的华丽转身。

2020年,转型新能源赛道的 赛力斯SF5全年仅卖出732辆,小康股份更是在前途未卜的境况之下,股价从2018年开始,跌跌不休,一直跌到了2020年10月,价格从45.88元一路跌到了8元。

自从抱上了华为的大腿之后,小康股份像被打了鸡血,从2020年11月到2021年6月,从8元一路涨到了83.83元。

股价上涨的另一面,是赛力斯从2020年开始亏损,而2016年到2019年,虽然股价下挫,但是小康集团还在盈利状态。两年间,赛力斯分别亏损了17.29亿和18.24亿。2022年,赛力斯更是预测会亏损35亿元至39.5亿元。


合作方在亏损,华为也没有盈利。

在2022年12月的内部会上,余承东给华为车 BU 定下了 2025 年实现盈利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余承东的计划是问界生态联盟和华为 HI 车型的总销量要达到 100 万辆以上。

讲到具体数字,大概也能找到华为不自建厂造车的原因了,在单独支出研发经费的情况下,华为仍然要在2025年盈利,合作方的售卖也要达到100万辆。

如果亲自下场造车的话,拉来蔚小理的前期投入和现在的售卖体量,华为大概率是撑不起这么多的投入的,而投入之后,什么时候能盈利,更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华为不造车的承诺是完成了,下一个问题是,华为能重现在手机领域的荣光吗?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04关注 | 355作品
+ 关注
让我们一起去探寻未来汽车的无限可能。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4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