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退了,有人提了,现在是组建中国汽车集团的最佳时候了?

写在前面的话:

首先要感谢各位同样关心中国汽车产业的车迷朋友们,我也没想到写的那篇《扶不起的阿斗!没有了背锅侠的东风汽车,活该一直在冬风里挣扎着》居然引起如此反响,也是小编做自媒体以来首次获得如此多关注的篇文章。

作为一个汽车从业人员,虽然远离了汽车,一直对这个行业抱有极深的感情,所以闲暇之余也写一点自媒体,纯属个人针砭时事,发点个人观点罢了。

可以说,咱们中国处在千年所未有的大变局的大时代。根据公开数据,汽车产业占到咱们GDP的10%左右,工业作为咱们国民经济的压舱石,自然更牵扯到我们的周边。

在文章的留言中,有一位的网友让我分析和预判以后的事态。有点太看得起我了,做这个决策的应该都咱们国家最聪明的人,我这半吊子水平,实属打嘴炮的类型。但,打嘴炮中也有真感情,野百合也有春天。自媒体,不就是应该听听更多人声音的么?

以下回归正题

整合汽车界三大央企的时机到了?

小编在上篇文章中,自己脑洞大开、开玩笑似的提出把东风改制,卖给一个强人,居然得到不少网友的认可。可见不少人对东风当前的发展感到痛心,觉得卖掉眼不见心不烦吧。

其实,根据个人推测,国家整合一汽、二汽、长安三大汽车央企应该有过这样的想法。毕竟,天下三分,久和必分,现在到了久分必和的时候了。

这次国家大会召开,据说也是中央推行大部委的机构整合,咱们汽车行业能逆趋势?估计不太会。所以,在政策层面,这是有事实去参考和推断的。

而且大家可以看到,3大央企一起出资的T3出行已经是一个试验石了,随着一汽徐老总高升、二汽这位提前退休,可以说在人事层面应该也做好了一定的准备。


但究竟会不会三家合并搞个传说中的中国汽车集团?小编不敢推测。但从以下这些角度来说,似乎整合已经迫在眉睫。

1、3大央企依然是大而不强,并没有形成较强的研发能力,更没有培育出能打的自主品牌。

先看看现状!

汽车3大央企都是家大业大,根据世界500强发布的数据一汽集团排名79左右,东风汽车排名85,长安汽车的母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也上榜了,只是位置相对靠后。

但家大业大的汽车央企们,从小编看来,似乎依旧是臃肿的胖子,虚胖。靠着合资挣得盆满钵满,在自主品牌塑造方面搞了几十年没搞出啥名堂。

红旗可以说我们共和国汽车长子,也就是最近靠钱砸出一点样子。初用皇冠生产线和技术搞得红旗3,再到后来满满央视“诞生于理想飞扬的年代”的广告和遍地的红旗馆,想要从奥迪嘴里抢官车市场,但似乎没走通,现在也不得不转型进军私人市场。

但,红旗销量上去了,挣钱了么?大家自己去查。

除了红旗,曾经的一汽奔腾,嗯,也不想说了。


长安还算争气,爹不疼娘不爱的,自己去折腾。CS35、CS55、 CS75也曾经常进入SUV细分市场销量TOP5,长安逸动和吉利帝豪一起保全了中国品牌在三厢轿车市场最后的脸面。自己研发的蓝鲸发动机当初号称热效率能超过丰田本田(后来被打假至今没宣传),但在高端市场依然没冒出啥泡,有硬伤。


至于东风,更不想说了。一声叹息!

亲儿子风神每年亏20亿左右,动力系统还是法系的,风神就搞搞车壳营销上吹吹牛。


风行是阳光永远照不到的角落,自生自灭,还久不久还要被集团阴一把,据说集团把一条老的2.0发动机生产线强制塞给它,生产线干一个月剩余11个月停线保养。据说甚至标都不让用东风的了。


东风风光/东风小康已经独立了,而东风风度,各位还听说过这个品牌么?

可以说,这些央企国家队,除了给合资代工依靠合资股比限制拿走一半利润,在技术研发和自主品牌打造上甚至表现还不如民企品牌的吉利、长城们。

央企的自主品牌在汽车市场上能打么?可以说,能打的不多。在上篇文章里有车迷朋友留言说他们是国足,这个比喻还算贴切。中国队避开日韩进过一次国家队以后,再也没能出现。而广州恒大缺和欧洲不少豪门对着打,甚至压着打!

SUV的销量王者是哈弗H6,轿车细分市场销量与合资抗衡的是依靠吉利帝豪。这是不是让人觉得有很多类似?

不知道决策者看到这些情况,内心除了着急之外,还会不会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2、央企国企们的人事管理风格及决策机制,容易与市场脱节

目前央企国企们的高层决策者普遍都带着行政级别,也会参考行政系统的进行人事管理级变动。比如以前北汽老总徐和谊就是从北京工委副书记转任,曾经的东风掌门人苗就逐步上升至工信部一把手。

但汽车这种属于消费品,不同于那些关系国家安全的通信、石化等垄断性的封闭行业。汽车行业竞争程度大,市场讯息万变,行政管理人员来管理汽车行业,就容易产生外行领导内行、不敢决策或者乱决策的情况,毕竟,一个国有资 产流失的帽子扣下来,是要付领导责任的。

举个例子。当特斯拉降价,如果同在电动车领域,小鹏汽车就快速反应跟进,反而在体制内,需要层层讨论、层层决策:如果降价会带来多少财务损失,是否会带来销量增加?如果降价了,不带来销量谁来负责?

算了,风险大,观望一下再说吧。



再举个例子。曾经有行业的兄弟给我最吐槽的情况。如果有新车型的造型评价,前面经过专家、专业和内部多轮评审后,造型经过数轮改动之后,等最后大领导来拍板。大领导来巡视一下领地,然后随口提一下这个造型是不是太像XXX豪车了、嘴巴似乎有点大?

这种似是而非的结论,一时间下边就开始噤若寒蝉。没办法,继续改呗。等改出一个符合领导风格的造型,下边人心口石头落地。

但为了抢市场进度,造型评审阶段已经耗费太多时间了,只能拼命压缩后续开发的节点。所以,容易造出来的新车首批产品品质就像买彩票一样。

外行领导内行,最忌乱发表意见,更怕不做决策。这种通病,至今没有更多更好的解决手段。


所以,大家看到,现在北汽的业绩比起徐和谊时代的差别有多大,这就是例子。而且,据网上小道消息说北汽猛士曾经在某个特殊情况掉了链子,影响了和南边阿三的对峙部署。这就更吓人了

可能甚至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怎么败,都是国家的钱,于自己无感吧,只要不犯错,位子总会有的。

但,市场会一直等着我们么?肯定不会的!

在传统内燃机时代,可能因为外资技术封锁原因,或者是汽车人不争气的原因,以发动机+变速箱为核心汽车产业,如果定性,中国汽车产业绝大多数情况下只算是个组装加工厂和技术整合管理分包商。


国家为了实现弯道超车,在新能源领域并没有沿着常规的内燃机-混动-电动的路线走,直接大家重新洗牌在同一起跑线,在电动车领域一起重新竞争。

依靠中国庞大的电动车消费市场和国家砸钱补贴,以及电池补贴政策的封闭性(外资几乎没有获得补贴),培育出了靠“电池+电机+电控”方面的一批中国巨头企业,可以说电动车领域我们某种意义上取得微弱的优势。


但这种福利会一直存在么?国家会一直哄着你去开发么?

2023年补贴政策推出,特斯拉就立刻降价,市场一片哀号。特斯拉老板Elon Musk说,随着特斯拉产销突破了盈亏平衡点,未来价格将成为他们征伐沙场的重要手段。

很快,据说更便宜的、15万元左右的Model 2的电动车推出,这么些国企央企们还打算玩?有几个是做好了准备的?



我们不得而知!希望,掌门人们胸有成竹吧!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523关注 | 1045作品
+ 关注
研究分析车市动态 深度解析车市变化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