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暴跌、股价大幅下滑、裁员,理想汽车真被重挫了?

理想汽车被重挫了?

5月20日,理想汽车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环比2023年Q4,其2024年Q1的总收入下滑38.6%,毛利率减少2.9个百分点,其中车辆销售收入下滑39.9%,毛利率减少3.4个百分点,净利润5.9亿元,下滑 89.7%。

受此影响,5月20日理想汽车美股跳空低开,跌幅达12.78%,股价也逼近低位,不到今年2月份高位一半水平。

另外,近期理想汽车还在经历一轮涉及理想全公司的人员优化,涉及人员比例超过18%,按理想2023年财报近3.16万人的体量,此轮裁员将涉及5600人左右。

利润暴跌、股价大幅下滑、裁员,看到这些字眼,我估计很多人真的会认为,理想汽车已被重挫,甚至又要唱起旧调,说它不行了。

但,事实或并非如此,或者说并没有那么糟。

可以看到,尽管其一季度净利润下滑89.7%,但仍然达到5.9亿元,说明理想汽车仍在赚钱,且在整个中国汽车行业中看,这一数值都不算少。并且,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理想汽车已连续六个季度实现盈利,是目前唯一实现连续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财报还显示,理想汽车第一季度交付量为80,400辆,该数量远高于蔚来与小鹏汽车的同期交付量,连续18个月蝉联3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其中,在第一季度, 理想L7、L8一直是中大型SUV市场销量排名第2、第4的车型,理想L9在大型SUV市场中销量一直排名第1。至于理想L6,有数据显示,在4月18日至5月5日的首销权益期内,其获得4.1万个订单,也是不俗。

简言之,理想汽车的业务基本盘仍在。

对于第二季度,理想汽车提出105,000辆至110,000辆的交付目标,同比增长21.3%至27.1%;收入目标则为299亿元至314亿元,同比增长4.2%至9.4%。

可是,为什么现在有人说,理想汽车被重挫、“翻车”,甚至不行了?答案是:大家对它有太高的预期,以及它被高关注度、高流量反噬。

在股市里,大家买股,买的其实就是预期,本质上买的也并不全是企业的业绩。因此,当理想汽车发布出的今年第一季度业绩远逊于去年第四季度后,资本市场立即作出反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时的股价波动不能完全代表企业的经营状况。

有人将理想汽车第一季度的业绩下滑,归咎于MEGA的失利。我认为,该考虑可能不全面。试想,如果MEGA能达到理想汽车的预期,那它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表现就会再次让人惊喜。

但客观来看,定价55.98万元的MEGA,是一台纯电动MPV,在当下本就是一个小众化的产品,造型设计只是引发了争议而已,即便如李想所说将补能网络进一步完善达到特斯拉的水平,那MEGA也很难成为理想汽车又一个堪比L6、L8之类的走量产品。

其实,MEGA现在的销量表现已经很不赖。在3月份、4月份,MEGA的零售量分别为3229辆、1145辆,已经是大型MPV市场中销量最高的。

如果非要让MEGA当“背锅侠”,那么只能说为了卖好MEGA,理想汽车在过去的一小段时间里可能将一些原本用于走量产品的资源,用到了MEGA上。即比如李想所说的,MEGA让理想L8减少了40%的展位。还有销量不达理想汽车内部预期,MEGA的前期各种成本投入也的确会影响企业经营效率与利润。

不过,这些都只是表象。理想汽车在第一季度业绩下滑的根本原因,或在于他们对市场未来形势的判断有误,步子迈大了点。

比如在2024年他们要挑战年销80万辆,同比增长113%,这简直就是一项梦幻般的挑战。

有人可能好奇,在提出那种目标前,难道理想汽车内部就没有人认真做过市场分析与预判?也许,是因为在MEGA之前,理想汽车过得实在太顺、太好,以至于理想汽车内部有人认可任何过高的预判吧。当然,也许还有别的原因,比如是为了迎合资本市场需求。

然而,不管怎么样,理想汽车都要消化前期行动带来的“苦果”。

有消息称,为了挑战80万年销目标,理想汽车在2023年9月份确定大规模人员扩充。数据显示,去年理想汽车员工增加了1万多人,人数同比增长达63%,简直不要太夸张。

现在,因为此前的目标属实完成不了,新目标已经下调至56-64万辆,人多了用不着了,所以就有了近期理想汽车5600人左右的裁员行动。

不过,相比裁员对理想汽车的影响,当初为匹配80万辆年销目标而准备的过剩产能,对理想汽车的影响可能会更长远一些,前期资金投入与设备折旧都将影响企业经营成本,需要时间消化。

有报道称,理想汽车常州制造基地平均每40秒能造好一辆车,每小时能有90辆新车下线,日产量可以达1800辆,若全年无休满产状态下可生产65.7万辆新车。另外,理想汽车北京基地一期的产能有10万辆,在重庆的第三工厂也在建设中。

然而幸运的是,如今理想汽车的整体经营状况尚好。他们在今年一季度仍然赚钱,据悉也仍有989亿元的现金储备,让其有余力、有信心去消化“苦果”、应对无休止的价格战以及传统车企的冲击。

而且,在经历MEGA失利的“当头棒喝”后,理想汽车的调整行动着实迅速,显示出这家新势力车企极强的风险规避意识与求生欲。而至于推迟M系列电动SUV的上市节奏,并不全是一件糟糕的事情,这意味着理想汽车能聚焦经营L系列产品,让李想提出成立的质量运营团队更有用武之地。

期待理想汽车走出阴霾。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4万关注 | 1.3万作品
+ 关注
有温度,够深度,见态度!最具原创声量的汽车新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