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比油低”的时代,PHEV和油车同权是时候考虑了


前段时间重庆高端论坛上各大车企老总的发言,焦点围绕在了“内卷”这个词上,交锋堪称激烈。


不过,广汽曾庆洪备受争议的发言中,有一个被大家忽视的重要提议,就是“油电同权”。按照曾庆洪的意思,当新能源的销量份额达到50%后,就应该考虑、实施油电同权了。



这样的声音,其实在更早之前就已经出现过,不过随着新能源车份额以超出预期的速度增长,业内聊这个话题的反而变少了。毕竟当下主流的中国品牌,各自新能源车业务都有了可观的进展,相比油电同权,如何减轻内卷压力,才是他们更希望解决的问题。


但是从整体行业的角度,如今的中国市场,或许确实到了该聊聊“油电同权”的阶段了。


01

新能源份额逼近半数,是时候“油电同权”了?


国家对于新能源车的补贴,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同时还叠加了各地区在资金、牌照、限行政策方面的扶持,具体政策和变动就不细究了。如今仍具有全国范围影响力的,基本就是涵盖了纯电、PHEV插混和增程等车型的购置税减免政策。


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诞生的前提有两个:一是新能源车份额很少时,刺激更多的厂商推出新能源产品;二是新能源车的价格,要比同级别燃油车贵很多时,刺激消费者来选购。


这两个前提放到当下,似乎都有点不合时宜了。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5月份全国乘用车零售端的总销量为171.1万辆,其中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销量分别是90.7万和80.5万辆,市场份额分别为53%和47%,离新能源车跨过50%门槛的历史性时刻,只有一步之遥。而以周销量计算,在某个时间段内,新能源车销量过半已经发生。


如果把补贴政策当做对新兴产业初级阶段的扶持,如今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显然已经不再需要了。以目前的发展态势看,即便补贴政策完全取消,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正增长态势不会改变,最多只会对短期的增速产生影响。


不过,这里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可充电也可加油的PHEV车型,到底该归到哪个阵营?如果一个PHEV车主,平时只加油、不充电,那这台车本质就和燃油车无异;反之,如果PHEV车主只充电、不加油,那它就等同于一台纯电动车。


实际情况是,PHEV车主只加油和只充电的情况都存在,多数加油和多数充电的情况也存在,这里几乎不可能得到一个准确数字。简单粗暴地讲,同时具备油驱和电驱属性的PHEV,应该抽离出能源分类,视为纯电动车和纯燃油车的结合。



如果这样计算的话,那么5月份零售端的销量,BEV纯电和ICE纯燃油的销量比,就远不是接近1:1,而是1:1.8了。纯燃油车的销量,依然是纯电动车的将近两倍。


也就是说,如果把PHEV这个“中间力量”排除掉,纯电动车目前依然是弱势的一方。


另外如果我们把价格考虑进去,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纯电动车的销量规模依然远逊于燃油车,两个势力还远未达到均衡的阶段,这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对于纯电动车的各类扶持、补贴,不会完全取消。


但是,对于插混和增程组成的PHEV类别,或许就是另一码事了。


02

“电比油低”的时代,PHEV的特权该考虑拿掉了


曾庆红提出“油电同权”前,比亚迪推出7.98万的秦PLUS荣耀版时,就高调宣布实现了“电比油低”。


说实话,如果“电”的价格真的比“油”还低,国家补贴就真的没有存在必要了。


当然实际上,比亚迪口号中的“电”,指的是自家DM-i混动车的价格,低过了同级别的合资燃油车。而比亚迪的纯电车型,以10.98-13.98万的秦PLUS EV为例,同级别的朗逸、轩逸、卡罗拉等合资车型,实际门槛早已跌破10万元。


也就是说,目前的状况,实际上是“混比油低”,纯电车型依然是相对更贵的所在;反过来看曾庆红提的“油电同权”,准确点应该说是“油混同权”。



当下三大动力类别中,PHEV的销量占比最小,5月份的市场份额只有18.04%,但是PHEV类别的增速非常快,5月份零售量同比增长了61.1%,远高于BEV纯电的27.6%。


而看具体车型的话,被划到PHEV类别的增程车型,近两年的热度其实已经明显反超纯电车型,尤其是在25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中国品牌纯电车型的相对低迷,和理想、问界为代表的增程车企的爆火形成强烈对比。


而在25万元以下,深蓝、零跑、星途星纪元ET,以及即将推出增程车型的阿维塔,也逐渐把增程动力拓展到了中端市场。


从结构来讲,增程车型的动力系统比插混要更简单,成本也更容易控制,所以比亚迪的“混比油低”,在成本逻辑上是完全成立的。


例如目前热卖的 理想L6、L7,同级豪华竞品是奔驰GLC-L甚至宝马X5L,但理想产品的售价明显要低得多。问界M9虽然售价高达50万元,但它同级别的产品实际上是百万级的奔驰GLS和宝马X7,依然有很大的价格优势。



而在主流价位市场,不管是零跑的C10、C11,星途的星纪元ET,还是刚刚上市的深蓝G318,整体价格区间更是比同级别的PHEV插混车型还要低。


随着增程车型的快速增加,当下增程类别的快速增长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和插混车型一起,未来整个PHEV阵营的份额,大概率会持平纯电和燃油车,甚至有可能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类别。


所以,在补贴方面真正实现“油电同权”之前,会首先实现“油混(PHEV)同权”,而且按照目前PHEV超过六成的同比增速,这一天的发生,或许不会太远。


03

如果“油混同权”真正发生,市场会有怎样的变化?


根据去年底相关部门发布的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从2024、2025两年,BEV和PHEV在购置税减免上的政策相同,都是最高3万元的免税额度,超过的按超出的车价单独计算。从2026到2027年,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将变为减半征收,且减税额度最高不超过1.5万元。


也就是说,新能源车的补贴扶持,已经在逐步退坡,不过如果没有特殊调整,最少到2027年底,“油电同权”或“油混同权”都不会实现。


但是如今新能源市场、尤其是PHEV类产品的增速,远远超过了预期,叠加内卷带来的压力,行业对于“油混同权”的呼声,可能会越来越高。



这里给出我个人的结论:如今最期待“油混同权”的,或许不是以合资阵营为代表的传统车企,而是完全集中在纯电路线上的新势力品牌。


原因也很简单,合资阵营纯燃油车份额的萎缩,如今已经进入不可逆的趋势,决定销量的根本因素,已经不是价格,而是动力、空间、油耗、智能化、科技感等方方面面的产品力。


在这些方面,合资纯燃油车面对中国品牌的插混和增程产品,已经无法依靠10%左右(购置税)的购车成本来弥补。



也就是说,不管在补贴政策上是否“油电同权”,燃油车份额快速缩小的大趋势是不会变的,即便PHEV车型的补贴被取消,获益最多的可能也不是纯燃油车,而是纯电车型。尤其是内心已经考虑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即便PHEV车型的购车成本增加,最可能的也是转到纯电类别,而非再回头考虑纯燃油车。


当纯燃油车已经大势已去,之前同属新能源阵营的BEV和PHEV车型,竞争关系就会迅速凸显,并可能成为互相竞争的主要矛盾点。


也就是说,抵抗纯电动车的使命,可能由目前的纯燃油车,移交到PHEV插混和增程的手上,如果那一天真的发生,不知谁会是攻方,谁又会是守方呢?


(END)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2.4万关注 | 1.8万作品
+ 关注
汽车媒体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