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再次成为车圈顶流。
上周的雷军周年演讲中,给大家爆了个大料:
在小米公司死磕Su7的这几年内,雷军不光为了造车忙前忙后,还忙里偷闲考了个赛车驾照。
现在的小米汽车高管们可谓“全员秋名山车神”,共有不少人和雷军一起成为赛车手。
雷军不仅顶着60℃高温练车,还敢把自己漂移心得放在网上跟网友讨论,就连赛道事故都没避讳。
伴随着雷军的赛车手新身份和 小米Su7 ultra的发布,雷军一己之力把“车企老板”的工作难度又提升了一个段位。
前段时间,68岁高龄丰田集团董事长丰田章男低调访华,并且在活动中各种漂移,大秀赛车技术。
一时间,很多丰田粉丝都跳出来惊呼:只有丰田章男这样爱车的人才能真正造出好车来!
甚至还有不少人借此大放厥词:日本车企老板都在钻研赛车,中国车企只会做PPT,玩营销!
但在雷军亲自展示漂移技巧后,类似的声音也少了很多。
不过,这也留下了一个疑问:造一辆好车,车企老板就一定要会赛车吗?
01
不会漂移,不配造车?
雷军并不是第一个上赛道的国产车企老板。
今年4月份,余承东就以赛车手的形象出镜。
他身穿印有AITO字样的赛车服,驾驶问界M5在赛道上飚了一圈,尽管对于赛车手来说技巧还挺生疏,但节目效果确实拉满。
长安汽车的朱华荣,也在雷军开赛车爆火后自己录了一段漂移的Vlog;吉利副总裁杨学良,也悄悄秀了一把刚考下来的赛车驾照。
不过,车企大佬里玩车玩得最狂野的,当属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
做硬派越野出身的魏建军,本人是一位狂野的越野爱好者,“保定车神”的称呼来源也是因为他真的能开。
2019年,魏建军本人就披挂上阵,驾驶VV7 PHEV参加了“WEY震天地间 VV7 PHEV”沙漠车神挑战赛,和众多专业车手横穿阿拉善沙漠。
而第一批知道长城的车主,有不少也是从2010年长城参加达喀尔拉力赛开始的。
不过要说到车企老板和赛车绑定最深的,得是前文提到过的丰田章男。
他个人作为赛车手,持有国际C级赛车手资格,且连续三年参加柏林24小时汽车拉力赛,还在美国的一场赛车比赛中拿到过第二名的好成绩。
而作为丰田家的“富三代”,丰田章男一上台就对家族企业进行了一系列赛车化改造。
比如在他的带领下,丰田成立了赛车队Gazoo Racing,并且在2018年夺得了世界拉力锦标赛冠军。
除了赞助自家车队,丰田也在丰田章男在任期间尝到丰田汽车朝着竞技化、运动化的方向发展。
雷克萨斯旗下的第一款碳纤维超跑,就是在丰田章男的力推下诞生的。
丰田章男“赛车手”的独特人设和对赛车的狂热,成功地培养出了一大批丰田的“赛车死忠粉”。
当然,想成为赛车大佬,并不一定得亲自披甲上战。
比如中国汽车界手里牌最多的大佬李书福,也是一位狂热的赛车爱好者。
虽然李书福没上过赛道,但也曾经向首位华裔F1车手马青骅“请教”。
今年3月份,李书福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汽车运动、促进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在提案中,他大力倡导发展赛车事业,包括举办赛事和赛车场等。
而吉利旗下的领克,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参加TCR世界巡回赛的中国车企。
此外,早在2003年,吉利就在研究方程式赛车;2004年,李书福更是斥资1亿元专门搞赛车事业。
赛道虽然又卷又挤,但也架不住诸多大佬挤破头往里钻。
02
为了傍上赛车道,大佬们操碎了心
对于汽车内部的鄙视链来说,赛车绝对占据顶端。
因为这一点衍生出的“暴论”也不少。
当初林志颖在台湾不幸遭遇车祸时,就有不少电车“黑粉”跳出来说:就连职业赛车手都开不好,可见电车有多不靠谱!
可能是为了摆脱“暴论”,也可能是为了提升逼格,车企大佬费尽心思搞赛车,主要目的其实就两点:
第一点:技术+财力,双重秀肌肉。
赛车,是最好诠释车辆“性能”的场合。
在不少人的观念里,能造好一辆赛车,约等于车企的整个技术力都得到了保障。
不少车企都会把赛车场当做最新技术的试验田。
比如现在已经很多的四驱技术、涡轮增压、风翼等等技术,都是在F1赛车上应用多年后转为民用的。
不少车企都把能参加F1视为最高吹牛资本。
奔驰的F1车队AMG,不仅以F1出名,同样还是奔驰自己的高性能子品牌。
而参加F1赛事,对车企本身的经济实力也有很大要求,能在全球各地的F1赛事露脸,说明品牌方本身“家底深厚”。
车企参加的比赛也有很多讲究,比起压根和民用车“两个物种”的F1,TCR等汽车拉力赛才是民用汽车的最大秀场。
根据TCR的规定,参赛汽车必须使用汽车原厂的车架、悬挂结构和发动机等部件。
也就是说,在赛道上飞驰夺冠的汽车,普通人也可以在该品牌的4S店买到一模一样的车款。
“赛车”的诱惑力,可不止流量那么简单。
第二,吸引年轻人。
不管汽车的卖点再怎么变化,一辆“性能车”,永远是年轻人的最爱。
虽然现在人开车上赛道的机会不大,但是赛车运动的影响力确实是在与日俱增。
不少车企都会把“运动元素”作为主打年轻人的卖点之一。
比如小米Su7备受瞩目的“十秒真男人”模式,尽管没啥实际用途,但也能让普通人感受一把赛车瘾。
此外,赛车赛事的火热,也逐渐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手段。
今年4月份,F1赛事时隔4年重回上海,再加上第一位中国籍F1车手周冠宇的走红,原本小众的F1在国内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据国外相关组织预估,F1赛事在国内目前的受众不下1亿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各大车企的潜在消费人群。
周冠宇本身的商业价值也水涨船高,近几年更是一口气拿下了Lululemon、轩尼诗、麦当劳、ROG等数十个品牌的赞助。
而在赞助商中,极氪汽车的名字赫然可见,也是换种方式在F1领域里建立了存在感。
年轻化的赛道,永远充满竞争者。
03
普通人开车,有必要上赛道吗?
赛车在中国算是越来越火了。
不仅是周冠宇带着F1大有破圈的趋势,其余赛车比赛也在慢慢火爆。
CTCC中国汽车场地职业联赛、中国大奖赛、TCR中国系列赛等比赛,受关注的程度都越来越高。
今年5月13日举办的伤害CTCC联赛,就吸引了60多台赛车、近百位车手参与。
在雷军等大佬开始玩赛车后,就有网友打趣,要不建议CTCC增加一个“大佬组”专门供大佬们开自家的车一较高下。
但即便如此,赛车道对于全国5亿多司机来说,仍然是一个和日常无关的场合。
随着车辆越来越普及,不少人都对车辆死磕竞技属性要打一个问号。
比如,主打“家庭用”的理想汽车,就从不把竞技和运动作为自己的主要买卖点,反而是通过冰箱、彩电、大沙发成为新势力“现金王”。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系统带来的驾驶体验成为诸多车企卷的新方向,在自动驾驶越来越发达的将来,可能驾驶员对“性能”的需求会远远低于“体验”。
在不少实用主义者眼中,车的竞技属性和日常开车场景关系不大,车企卷竞技,属于“吃饱了撑的”。
但是赛车竞技,对汽车行业的意义绝对不止“开得快”。
首先,竞技赛车考验的不仅是车企造车的技术能力,同时还有国家整体的汽车工业完整程度。
比如F1赛车的背后,少不了空气动力学、动力单元研发和底盘设计等专业领域的大牛,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些技术领域的话语权基本在国外。
很长时间以来,国产车企被诟病“不会造车”,也是因为这些领域话语权的缺失。
在李书福在《提案》中,就设想过如果中国赛车行业逐渐发达,这些赛车延伸出来的技术领域终将会反哺国内的民用车市场,让中国的汽车工业水平更深一步发展。
此外,赛车竞技也是汽车文化重要的土壤。
不少汽车品牌,都是通过改装车起家,逐渐发展成能生产整辆汽车的全能汽车企业。
比如吉利收购的极星,就是以改装车和赛车起家的品牌,在改做电车后,同样是以性能车闻名。
不过,国内的竞技赛车爱好者虽然多,但受限于法律法规以及有限的场景,赛车、改装车文化一直都处于“半地下”状态。
合理、健康地发展赛车竞技,不仅是车迷的盛宴,也是汽车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中国想有自己的汽车文化,就不仅得能造车、买车,也得让爱车的人有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