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的蹊径和正道

车和家10月18日晚举行了理想制造发布会


里程短、充电不便、衰减严重、残值低……


这些电动汽车的痛点,至今没有哪家企业解决,连理论上好的解决方案都没有。


李想的解决方案是,造增程式电动汽车,目前看,理论上行得通。不过,这可能会让其他电动车企创业者不服气:你是烧油的。


但如果不牵涉是否限行限购,消费者根本不在乎是纯电动还是增程式电动。


更何况,中国政府也一直将增程式电动汽车列为新能源汽车,在鼓励范围内,但是早期尝试的奇瑞、广汽没有坚持,很多国内创业者根本没想走这条路。


发布会上的李想


可以说,李想独辟蹊径。不过,如果理解他为什么这么选择。也许,我们更应该说,李想走的是正道:


从现实的技术组合,去解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不囿于概念,也不坐等电池技术飞越。


规规矩矩造车卖车赚钱,而不是想拿补贴、运营赚钱、衍生服务赚钱。


这样的理想,值得鼓掌。

 

跳出框框的思维,或者本就不在框内

 

10月18日晚,车和家理想制造品牌发布会。19日,李想和另外两位高管和媒体交流。两场活动中,理想制造ONE这款车,突出的话语是:没有里程焦虑的电动汽车。



听上去,理想制造ONE,去针对电动汽车的痛点去设计的。


电动汽车的痛点:续航里程短、充电不便、衰减大、残值低……这些无不和动力电池现有技术水平有关。如果要彻底解决,只能期待下一代电池、甚至下下一代电池。


从这个角度看,李想的增程解决方案,可以说是跳出框框的思维——电动汽车也可以用油,用增程器补电池的不足,又用电驱保留电动汽车的强项,两全其美。(为什么插混不行?容后文陈述)



可能坚守纯电动路线的人会略微不舒服:你这个电动汽车是来打我这个电动汽车的脸吗?


我相信这不是李想的初衷。


过去一两年,我有过两次和李想小范围长时间交流。看了他在混沌大学讲的课,也读了他自己写的文章。


近年来,很多人学习马斯克,在我和诸多新造车势力创始人接触过程中,我感觉李想是最像马斯克的一位。


不是因为表象:连续创业成功,话锋直率。


而是一种思维、行事方式,如同马斯克所说的“第一性原理”。


马斯克是这么诠释的: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也就是说,从事物的本质开始思考怎么做,不要受任何既成范式影响。

这一点在李想的产品定义上体现得最清楚。


一开始,车和家规划了两个产品,SEV和现在的理想制造ONE。我们问李想,为什么定义这么两个产品。


车和家SEV


他的逻辑是,城市人最主要就是两种出行需求,一种工作日上下班,一种周末带家人出行。


前者,短途、便捷、智能、高效——SEV智能轻电;


后者,远途、宽大、智能、高效——增程式大型电动SUV。


如果在框框里思考,就会觉得这两个结论是多么的奇怪:SEV不符合政策规定啊!增程式没有人搞好过啊!


但用“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答案就是这么简单而直接。


如同马斯克当初选择了看起来极不合适的18650作为电芯;


如同福尔摩斯的基本演绎法推断出最没有嫌疑的人就是杀手。

 

全所未有的增程式:1.2T增程器+大电池


李想规划的这两个产品的命运,前者,夭折于政策不认可;后者,就看技术能否实现了。


世界上此前已经有好多增程式电动汽车。国内有奇瑞也推出过S18D-REEV,广汽传祺Gs4 也有过增程版等等。国际上,宝马有i3增程式,日产Note e-power等等。除了日产Note在日本热卖,其他都少人问津。


为什么车和家的增程式可行?


车和家理想制造ONE


我理解车和家做到了两大突破。


首先是增程器的进步,特别是它试图用1.2T三缸增程发动机解决困扰业界的功率密度和NVH问题。


我们问过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什么不做增程,回答基本上都是,没有好的增程器,包括车和家总工程师马东辉。不过他说,开发增程式电动汽车,缺乏的不仅是做好增程器的企业,更是企业做好增程器的意愿。


他说,虽然国内的燃油发动机技术比较薄弱,但与传统发动机相比,增程式的运行工况比较简单,技术难度也相对较低。


最终为车和家提供增程器发动机的,是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安动力)。这是一家1948年成立的军转民老厂,累计产销发动机550余万台。



和以往增程器不同的是,相较宝马i3的28kw和日产Note e-power 58kw发动机,车和家用了高功率的发动机。虽然没有公布功率数值,但从2015年东安动力首台1.2T发动机点火成功的新闻看,DAM12TL发动机额定功率也能达到85kW。



此前业界也想用大功率发动机,一方面满足车辆性能需求,另一方面快速为电池充电。但是越大功率的发动机占用的空间越大,NVH也越难控制。


目前还不知道这个发动机详细参数。不过一方面,理想制造ONE是个大型SUV,前舱空间比较大。另一方面,一般而言涡轮增压发动机都能相对紧凑的体积达到更高的输出,功率密度高。


用涡轮增压发动机还有助于解决NVH的问题。车和家产品负责人张骁介绍,“如果我用一个自然吸气的增程器,如果想提供比较大的发电功率的时候经常会转速很高,5000、6000转,噪音体验就不很好。为什么我们采用涡轮,就是整个噪音体验更好一些。”


车和家也用了一般车企都用的策略,低速状态下,用电驱。电量下降到一定比例了,增程器才介入,车内的人因此不一定能感受到。


关于增程式,一般人常常问的是,发动机直驱,肯定比再增加一个发电机+电机驱动更经济啊?


张骁解释,汽车驾驶过程中,大部分转速是2000转左右,此时发动机热效率是特别低的,大部分都是20%。但是增程器不直接驱动车辆,可以始终控制它的转速在效率最高的转速区间。


所以在城市工况下,增程器发电再驱动,效率也远高于发动机直接驱动。


李想和张骁也承认,高速工况下,效率会打折扣。百公里耗油在10升左右。不过,他们认为是值得的牺牲。据他们测算,一般人在城市内驾驶和高速驾驶的比例,是9︰1。


其次是,历数这些前辈,没有一款像理想制造ONE一样,用这么大的电池——实际40度,纯电续航可达180公里。



这样配置的好处是,首先,有充电条件下,市区内出行是纯电、零排放的,基本不用加油;其次,在设置了最低剩余电量比例的基础上,随时保持和增程器一同供电给电机驱动的能力,以响应大功率驱动的需求。


对于后者,宝马i3增程式在美国等地收到过多宗投诉。在电池电量耗尽,并且高负载长距离爬坡时,尽管油量充足,但是一些i3增程式车主报告了车辆驱动乏力甚至断电瘫痪。


对于增程器驱动时会不会出现动力打折的提问,李想回应说,理想制造ONE的策略是,先把油用光才会用电。车和家产品负责人张骁也表示,动力只在一种情况下会出现衰竭:既没有油也没有电了。


和增程解决方案类似,插电式混合动力不也能达到长距离和短距离出行兼备的效果吗?


李想回应说,并联式的PHEV有挺严重的问题,比如说在市区里行驶,没有电用油时,能耗比燃油车还高。另外,PHEV需要一个非常好自动挡变速箱。否则,纯电行驶的时候像一个三四十万的车,纯油驱动时就像五六万块的车。”用户体验差别是巨大的。”


李想说,“我觉得PHEV如果把电池的部分装得更多,其实是个最好的选择,但是PHEV能装的电池的容量是有限的,因为它的变速箱并没有取消。”


这里,李想也说了一句,相对于自动变速箱,增程器还是好做一点。虽然车和家走了一条少人走的路,但未必是难度最大的路。


当然,理想制造ONE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真正表现如何,还要看实车。毕竟,中国人造不好发动机、更造不好涡轮增压发动机,是接受面很广的观点。

 

创业之本:创造价值


除了破解里程焦虑,增程式电动车还解决了电动汽车的另外几个难题。


充电难也随之破解,即便没有充电条件,光烧油,其城市内百公里油耗也只有5升,但消费者还能享受电驱的平顺性。


动力电池衰减问题也得到有效抑制。一方面是冬季衰减问题。由于增程器在工作,可以将发动机的热量用于乘坐舱、动力电池加热,不像电动汽车用PTC发热管那么的耗电,以至于冬天续航要比夏天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另一方面是,让动力电池始终有较高比例余电,实际上让动力电池不要过度放电,也能延长寿命。


残值问题理论上也得到了解决,一方面它具有燃油车的保值率,另一方面动力电池衰减会比电动汽车好一些。


当然以上说法虽然逻辑上说得通,也确实还是在纸面上的。


不过,我确实赞赏这样的思维方式。


我还赞赏以下李想的特点:


他非常直率,不兜圈子,不能说的东西,直接拒绝。


他在精力上投入度极高,不像很多创始人,或者投资很多公司,或者经常出去参加活动。他把时间留给产品和同事,以及家人。


他会认错。SEV不行也能停下来。车和家发布会前我还碰到开云汽车创始人王超。王超说设计上理想制造ONE非常成熟,像大厂做出的产品。主要是李想不瞎指挥,也听得进建议。


最主要的一点,还是我觉得,李想做车和家,立意是正的。


他说,

“我们不只是把车做出来了,我们让用户所有的成本都在下降,包括养护成本,是燃油车的1/4。能耗成本是燃油车的20—40%,这都是实实在在我们想去做的,也是这些技术能够改变的。

总之,我们认为的科技就是让车变得更安全,让车变得更便捷,还有一定要有更低的使用成本。

所以,这是我们创办这个企业的初衷,用科技改变出行,让更多人受益。”



这些话很多人说过类似的,就是他让人觉得更可信一些。


如今,创业和诈骗之间的界限都已经模糊了。那些独立于纷扰之外,不迎合不妥协,不回避问题,从本质出发,寻求正解的力量,才能让社会进步。(完)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355关注 | 2183作品
+ 关注
为你带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深度报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