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被遗忘的悬崖天路!穿越大巫山环线(图文游记03)| 围城随笔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微博私信联络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微博私信联络


1、重庆记录视频,没看过的可以先看

【围城随笔】勒不是重庆(上)


2、【围城随笔】重庆篇图文游记往期阅读

图文游记01:不是重庆,是座熟悉却又陌生的城

图文游记02:最不能错过的,是山城的极致夜景

                                                                                     



上一期,我开着【熊二】从我的出生地鱼洞进城了————【渝中半岛】,它既是山城最早开始发迹的地方,也是承载重庆巴渝文化,码头文化,移民文化以及所有深重历史的巨大基岩。说他是重庆人民的精神堡垒,当不为过,因为蹦跶在半岛上的并不仅仅是过去的历史和现在的生意;还有花椒,火锅,美女和人间烟火。




围城之外,闪光背后


重庆很大而且发展还不够均衡,何况在8.24万平方公里的辖区内,主城区就犹如沧海中的闪光小客轮一般,漂浮在重庆市的西部地区。

而更遥远的渝东北和渝东南,则像是渝中半岛那些闪光背后,羽翼之外的模糊地界——对于那些偏远较贫困的山区,我想很多重庆人(包括我自己)都不熟悉。

在城市化的建设浪潮中,可能对渝东人来说,重庆在渝西;而对渝西人来说,重庆在渝中半岛附近;但对我来说,重庆不仅仅在那些光鲜亮丽的钢筋水泥和璀璨灯火里,还在三峡两岸的崇山峻岭之中。

三县离主城相当之遥远 三县离主城相当之遥远

比如【城口】,【巫溪】和【巫山】,这三县既是重庆最偏远的县,也是重庆经济最落后的三个县。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当中,【城口】似乎跟老腊肉有关联;【巫山】似乎跟三峡有关联;【巫溪】......呃......实在没啥可想得起来的,存在感较低;不过话说得直白一些,这三县都被赋予了一个共同的刻板印象——那就是,穷!


夹杂在【大巴山】【巫山】和三峡流域的两县 夹杂在【大巴山】【巫山】和三峡流域的两县

但“穷”在这个年代里拥有多层矛盾含义,比如:你说人家经济不发达吧,可是你知道人家那地方吃的啥,喝得是啥?都是干净自然不掺假的东西。

你说人家山高路远,信息不发达;你又可曾记得身体好压力小,一觉睡到自然醒是种什么调调?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很难去界定谁活得好与不好;更多的都是在想一边回归慢生活,一边大把赚钞票,但目前能实现不劳而获的伟大目标的也只有——熊猫。(让我们来世当一只旅行熊猫吧....)

算了,还是先把这辈子过好吧。



【大巫山自驾环线】


我在9月29日国庆节前夕,趁着大批游客还没到达重庆江北机场之际,一大早便给熊二加满了油,然后去超市采购好吃喝,油门一蹬,开始从市区前往渝东北的【巫山县】。

前往G42沪蓉高速的路上 前往G42沪蓉高速的路上

这个过程算上缓慢挤出围城的时间,刚好花了7个小时才到【巫山县】的【县城】;这通行距离跟【上海】穿过【江苏省】,到达【安徽省】的【合肥市】差不多。

之所以选择【巫山县】,一是因为路途遥远,从来就没去过;

二是因为有天没事儿躺床上翻卫星地图,突然在重庆的东北角临近神农架的地方,发现个奇葩的小村子。


天坑中“与世隔绝”的下庄村 天坑中“与世隔绝”的下庄村

这个叫【下庄】的小村子窝在一个天坑里,与坑外的海拔落差竟有一公里之多,从卫星地图上看似乎只有一条悬崖天路与外界相连......我那时候觉得挺稀奇的,想不通人类为啥要住那地方,是因为当年不小心掉下去懒得爬坡才住下的么?


后面来了兴趣,干脆起身打开电脑一搜——原来这个村子远不止看上去的那样简单!

于是重庆的后半段旅程,就穿梭在了围城之外的深山老林里。


而在别离城市前往大山的这一旅途中,从一开始的小目标【下庄村】,最后居然变成了一条穿梭在巫山山区的自驾环线,花费了7天时间,这也是令我始料未及的。

这条线路所串联起来的淳朴山村,悬崖公路以及峡谷风光,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其实最关键的一点是:人少景美无商业开发,村民淳朴,补给方便。

姑且称作【大巫山自驾环线】
其实用不了7天 姑且称作【大巫山自驾环线】 其实用不了7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图中由【阮村】-【中咀坡水库】到【朗子村】的悬崖陡坡碎石路相当艰险,千万别在下雨天前往。可由【下庄村】返回至【巫山县】,经由【大昌镇】前往【阳官镇】或【当阳乡】。

从巫山县城——下庄村

到达巫山县城的时候已经是当天(9月29日)的夜晚了,记得我从高速下匝道后公路两边是一片漆黑,而在前方无数车灯里上下翻腾的全是尘土;我没敢开窗,拿出手机捡了一个城郊的宾馆就去住下了。

夜里的时候,我打开房间的那扇只能开15cm的窗户,伸个脑袋使劲往外探,想打量一下巫山县这座城,却发现眼前啥也没有,跟个太空里的黑洞似得。

当时就觉得,这是市政府扶贫没到位啊!

巫山县县城 巫山县县城

结果第二天才发现,原来我面前的是长江......而且当我从空中回看巫山这座县城时,完全感觉不到“贫困”这两个字啊,特富裕的样子嘛。

不过巫山县其实是个旅游大县,只是其旅游线路基本都是在水上——那就是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和【巫山小三峡】以及【小小三峡】,那么陆地上的玩耍路线自然被光芒盖过了,外地人也就无从得知。

从县城到【下庄村】大概需要两个小时,直接志玲姐姐导航过去就可以了,会经过【骡坪镇】和【大垭村】,路况如丝般顺滑,但从这里开始,便可以说是进入山区公路了。


下午两点,我驾驶着熊二穿过了一段塌方路段,开始进入一段约三米宽的峡谷水泥路,随后暗淡的视线突然被一道光亮切断,视野变得豁然开朗。




我把车停到一边,回头看了一眼峡谷公路出口的那块巨大岩壁,长吐了一口气——不得不说,一个人在一个黑暗狭窄的地方穿行,总是有种强烈的压迫感,似乎两侧的巨大山体随时可能合上。

直到冲破这些古老的岩层,从一个狭窄小口驶入一个巨大的垂直空间,才真的有种进入【桃花源】的错觉,像是到达了某个时间结界的边缘——至此,你与外面的那些凡尘俗世没有了任何的关联。

这个地方被藏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天坑下,离原始林区不远,要潜入一段峡谷方可到达,你不用担心堵车,因为这里根本就没什么车。

毕竟这里既不是景区,也不是城镇。

我站在这里眺望着下方那条细如蛛丝的盘山路,迎风尿完后不禁抖了一抖......从这儿往下还有一公里的单行盘山公路才到尽头。

熊二,走!我们下去看看!

下庄村位于这个三角形天坑的坡脊上,充其量也只有几十户人家,要不是位于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里,其实下庄村跟其他的小村落没有什么区别。





但也正是因为处在这个拥有巨大落差的天坑里,所以下到坑底的盘山公路,真的是特别的令人难忘......(我还故意顽皮的多开了几次,应该是这里第一个秀操作的人了吧)


三合院农家乐

下午3点半,村子里貌似安静得很,我开着熊二以一种很诡异的速度慢慢靠近这个村落。

我一边琢磨着在哪儿停车,一边又念叨着今晚住在哪里,觉得自己千里迢迢赶过来却从没想过到这里来玩啥?

我歪着脑袋看了看车窗外的景色:体近处是黄绿交接,向着峡谷深处斜插,摊开,延展的土地;而远处的山岩则像是两道紧闭的巨大石门,牢牢地把这块谷地连同里面的村户给锁在了大山深处;如果老夫记得没错,这里唯一能顺利通往外界的就是谷底深处的那条溪流。

感觉这里是有大斗啊!

正当我思考这个地方是不是有大墓的时候,恰好看到前面有个黑黑瘦瘦,打扮略讲究的村民。

大哥,请问你们勒点儿有墓....不!有农家乐没得?

农家乐?村民挥了挥手,向前指了指:你去那上面看看咯。

那天下午,我把车停到了一栋未完工的建筑旁,下车一看,乐了:三合院农家乐!

对面有个热情淳朴的大姐笑脸相迎,看到我立马就往屋里走:来!我去给你倒杯开水喝!

我以为今晚是稳了,结果一问——这村里才修完水泥路不久,而且这唯一的一家农家乐要明年才能装修完毕,现在还住不了人。

我喝了口开水,大姐尴尬着笑了笑,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你吃饭没得?

我?早饭还是午饭?

我抬手看了看时间:下午四点不到,很尴尬啊......正准备说一点都不饿时,三合院院长大姐嗖地一下进了屋,随后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我去给你下碗面吃!你等一下!

顿时远方的石门裂了一道缝,一道阳光溜了进来,把这个天坑小村照得明亮至极。

村里的土胚房 村里的土胚房




村里很多住过好几代人的老房子 村里很多住过好几代人的老房子


再小的村也有学校 再小的村也有学校


再小的学校也有时间表 再小的学校也有时间表


令人怀念的黑板报 令人怀念的黑板报


小朋友刚好放学 小朋友刚好放学

小村有喜

院长大姐的大女儿一边晾着衣服,一边抬头盯梢着上方的崖壁天路;我觉得这大女儿生得白白净净的真好看,于是忍不住偷看了几眼,然而她却突然回头跟我讲:诶诶诶!车队来了!

啥车队?

我随即望向她指的那条悬崖天路,只看到大大小小十几辆小轿车顺着那条唯一通往外界的水泥路从天而降,风尘仆仆的降落到这个安静的小村子里,随即这个天坑就像个大喇叭一样,不断向天空发射着人声鼎沸的吵闹声。

我有点懵:这....上面领导来视察了?都这个点儿了?

哈哈,不是,今天咱们村嫁姑娘,新郎过来接亲了!

这都下午四点了,时间不对啊。

她不好意思的说:外面的车从上面下来太远啦,新郎还得住一夜才走,算是风俗吧.....

果然不一会儿传来了阵阵爆竹声,接着一队婚车停在了学校里,新郎一下车,缕缕头发,拍拍灰尘,又是一阵鞭炮响。

左侧是男方列着纵队,吹着唢呐的迎亲队伍;

而右侧则是女方父母家,这看台上的左邻右舍,三姑六婆像是在大阅兵一样。



我赶紧打了个招呼,提着相机就朝那户农家奔了过去。

刚走到门口,一个精瘦喜庆的男子就迎了过来,看到我眼神里闪烁着迟疑,摸不准我到底是哪拨人,但是看我这身装备,估计我是男方请过来的婚庆摄影吧!

来来来,抽烟抽烟!男子老远就伸手递了根烟过来:来,进去坐!

恭喜恭喜!我有点心虚。

乡下结婚吃饭都是请镇上的师傅搭桌摆灶现场搞定,虽然这排场和气质比不上城里的大饭店,但论实在和地气,乡下的土师傅和土灶做出来的饭菜,那味道真的是不一样的。

男方那一大帮子人一来,炒菜做饭的师傅忙里忙外,马上准备开挂起锅,我凑过一问:

师傅,你这锅里炖的啥?

师傅锅盖一揭,里面的卤汁咕咚咕咚响:炖的髈子嘛!(蹄髈,肘子)

这都是在外面买的吗?

师傅摆摆手:诶,那不是,都自己现杀的猪哦。

乡村里的婚嫁就是这样,用心讲究但却不拘小节,让城里的人很难揣摩这种节奏和秉性。

这个穿马甲打领结的就是新郎,和他聊天的那一桌是随他过来的朋友。

不过既然是迎亲,那么这里还不算是主战场,另外今晚男方还得在这里留宿一夜,明天一早才能算是正式迎娶。

我在这里环顾四周,窜来窜去,始终没发现新娘的影子,后来脑袋一拍才想起来:哦!新娘今天是肯定被藏起来了!

搞得我比新郎还着急,这时候恰巧院长的大女儿站在村道上冲我喊:诶~诶~我妈喊你过去吃饭啦——

我心一狠:蹄髈吃不了了,我过去吃面了!

路上院长女儿告诉我,新郎是山外骡坪镇上的人,所以今天是下庄村的女娃娃往山外面嫁。

我环顾了一下这个坑底小村:那有山外姑娘往里面嫁吗?

院长女儿笑了:那肯定有了,要是没有姑娘往里嫁,下庄村不就断香火了?


随便吃点!

院长大姐粗犷有力的双臂端过来一个不锈钢水盆,直率的往我手里塞:来!随便吃点!

我低头一看,惊了:加上里面的肉和配菜,这碗面三四斤那是必须有的!!!

下午四点半,我一点也不饿(因为路上我一边开车一边在吃牛肉干),我抬头秀气的望了大姐一眼:大姐.....我

哈哈,没关系没关系,你吃不完就放厨房里去。

在我的想象里,大姐变成了像张飞一样摩挲着胡茬,吊打我的精壮男人。


我怕不吃会丧尽礼数,浪费了人家的淳朴和热情,硬是微笑着流泪,“随便吃了”个两斤面!!!

最后感觉已经漫上脖子了,坐也坐不下去了,才偷偷把面端进了厨房,途中还机智的挑了一些喂她家养的鸡。

至于婚宴上的蹄髈,表说了......我当时把面吃完只想出家。

村里人是实诚的,生怕待客不周;但对我来说,倒是真觉得不好意思。

这个绿色的,像布丁一样的东西叫做“翡翠凉粉”,是巫山县某些地方的特产。我好奇吃了一块,口感清脆爽口,有点像龟苓膏,但是本身没有味道。

太神奇了!

院长女儿在一边跟我解释:“翡翠凉粉”就是这边的家常菜,是用一种叫做“臭黄荆”的植物叶片,碾碎,捣汁,过滤,然后用木草灰(碱性)点卤凝固成的凉菜。

没见过世面的我端到院子里又拍了一张,大姐的男人看到后对我百思不得其解。

傍晚的时候村子里逐渐消停了下来,村民们忙完农活吃完晚饭都聚在自己屋前的空地上聊天拉家常。

我站在村道上,听一位村民大哥讲他们当年是如何下这么大的决心修路。


悬崖天路

下庄村的这条悬崖天路是村民在村支书的带领之下,自力更生修建的;从1997年开始,历时七年,一共死亡了6个村民。

而在这条路没有修建之前,出村去镇上的唯一通道,就是徒手翻过正中的那段崖壁,一个来回需要两天的时间。

所以在2003年之前,下庄村里还有50多个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离开过这个天坑,没见过公路,更没见过汽车;而在之前翻崖出村的过程里,光目前这代人就摔死过二三十个。

至于现在上坑下坑的这条水泥路,其实也是在去年才修好的,之前只是一条简单的机耕道。

其实我们这个村子在很早的时候是要比其他村好的.....

我问,为啥?

我们这儿地势不一样,种的西瓜真的特别好......大哥有点激动,眼睛鼓得圆圆的:我后来翻山跑到镇上去,看到外面的瓜贩子卖瓜,打得都是我们【下庄西瓜】的口号!那时候虽然路不通,但是相比其他村子也不落后,后来....


后来?

后来外面村子都通了路,我们这里就渐渐落后了。


你们当年真的是下了决心修这条路的?

大哥双手抱在胸前,斩钉截铁的点点头:那是真的下了决心的哦!全村当时400来户人家,凑了4000块钱.....其实大家也都是没钱.....主要还是出人。


每家每户都出人?

都出人!支书请了测量队的人设计好就开始放炮,第二年就修到了那坡坡上面(峡谷出口)...

我说第二年就修到那里了?咋修这么快?


我们是从上往下修嘛,你从下往上修,往上放炮那肯定要出事......当然最后也死了6个人.......大哥点了根烟,吐了一口气,望了望悬在头顶的那条路,说可惜了那几条人命......

不管是山外的人还是山里的人,只要来到下庄村,其实永远无法回避的就是那条悬崖天路,只不过在你惊叹之际,可能下庄人既会觉得自豪,也会觉得沉重。

毕竟从坑里走向坑外一切都不容易,而在这儿风雨世居的几百年里,下庄人总算在21世纪干了件特NB的事。


我在日落时分瞭望着山的轮廓,回过头跟他讲:其实你们村子真挺美的。

大哥看了一下,若有所思的嗯了一声,随后又淡淡的说了一句:还是可以的吧......我在这儿看习惯了,还是想去城里头转转。


自从联通了外界之后,下庄像是一座打开了城门的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而奔跑在这进出之间悬崖天路上的,都是欢声笑语和追逐自由的灵魂。



从下庄村到朗子村,经过最刺激的路段

我和熊二沿着悬崖天路蜿蜒向上,飞驰过落石路段,穿过阴暗的峡谷地带,冲出这个天坑结界后继续翻山越岭。

我原本想去一个靠近神农架原始林区的更偏远的乡镇——【庙堂乡】

但后来一打听,本地的村民说那个地方早就搬迁了,没人住;我自己又不甘心就这样调头往回走,于是在卫星地图上翻过来翻过去,仔细辨别着路径看了半天:算求了!我去山那头的【当阳大峡谷】转转!

【当阳大峡谷】是个小众冷门的地方,去的人不多,听说那边有条叫做【大九路】的自驾公路还蛮不错。

红色路线下雨天切勿通行 红色路线下雨天切勿通行

而我的想法便是直接从【下庄村】出发,走【两合村】-【阮村】-【中咀坡水库】,经过一段壁挂野路到达【朗子村】,最后穿行到【大九路】直达【当阳乡】。

而【阮村】到【朗子村】那条悬崖烂路,我到现在都历历在目。

从【下庄村】经过【两合村】到达【阮村】的路非常好走,而且风景也不错,山谷和公路两旁开满了格桑花,搞得我还以为又回到了西藏,看到村民就想说“扎西德勒”。

路边的烟草 路边的烟草

烟叶,柑橘,玉米等,都是渝东北和渝东南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前方就是【阮村】 前方就是【阮村】

临近阮村的时候,道路变成了石子路。

挂在山腰的阮村 挂在山腰的阮村

阮村的路分上下两段,上面一段就是普通的水泥路,路况很好;另外从两侧的房屋上看,应该是要比下庄村经济好得多。

但是下面一段路因为没有硬化成水泥路,加上前段时间被暴雨冲毁,所以十分颠簸;我因为不熟悉下面的路况,于是把车停下,向路边的一个老太太打听下到峡谷底部水库的路况。

老太太是一口浓郁的巫山话,我只能跟她精神交流并猜个囫囵吞枣,后来她家儿子是实在听不下去了,出门跟我叽里呱啦一交流,大概就是:好走得很!

注:其实我说的话算是重庆普通话,而巫山话带有地方方言,所以说快了有些词我也听不懂。

这就是【阮村】通往峡谷底部的“好走得很”的路!三合院院长大姐给煮的面都要被抖出来了!


这段路的下方应该在很早以前修建水库时,临时搭建了采石场和水泥搅拌站,并且修建过简易的水泥路,水库建成就撤了。

所以整个路面被以前的大卡车压得支离破碎,再加上年复一年的暴雨冲刷,所以全部都是碎石。

胎面花纹 胎面花纹

熊二的离地间隙中规中矩,悬架尚可,转向比较灵活;但因为是城市SUV的定位,这胎是实在不适合越野的,光看胎纹就知道这轮胎只适合城市和高速。

所以接下来的陡坡路上我根本不敢把刹车踩死,就怕打滑,所幸的是当天没有下雨。


到了一段平坦的路,休息一下 到了一段平坦的路,休息一下

开到这里我才理解了当地老乡的话,因为他们说的路好走,是真的好走,只不过是用脚走,而不是开车走......没毛病。

通过对面的山体断层,可以窥见造山运动的巨大力量把山体的地质层拱出了一个圈;而在我左前方崖壁上隐隐约约的黄色丝线,就是一会儿从水库通往朗子村的壁挂土路。

陡峭的山坡上还有零星村舍,一会儿就要从右侧的那条路往上开 陡峭的山坡上还有零星村舍,一会儿就要从右侧的那条路往上开


下午3:40,终于到达了中咀坡水库 下午3:40,终于到达了中咀坡水库

中咀坡水库于2012年11月填筑完毕,从这里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情况上来看,想必当年修筑的时候也是相当的不易了。

这座水库是这整条路线的一个地标,穿过水库往右,可以去更偏远的【庙堂乡】;如果往左,则是前往【当阳乡】,【朗子村】的壁挂土路。

通过水库后向左转,我看到了一条快被杂草和灌木淹没的小径,这条小径看似郁郁葱葱,实际上这边缘的灌木以外,就是万丈深渊。

而在这段短短十几公里的悬崖山道上,也刚好只能容纳一辆车通行,而且你还不要心疼车漆,因为是肯定要被刮伤的。

站在悬崖小路上回望对岸的【阮村】和【中咀坡水库】 站在悬崖小路上回望对岸的【阮村】和【中咀坡水库】



在这些悬崖上居然都有零星农户居住,那时候的我看到这片山,这条深不见底的峡谷,不得不真的在心里发出感叹。

路带我到了这里时,两侧突然出现两栋土房子,门口一个老太太好奇地在向外张望,丝毫没有什么排斥感或者防备感,显得慈眉善目。

我打开车门下了车,老太太招呼我进去坐,我一进去就看到个老大爷坐在火坑旁取暖;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老太太的老伴儿,结果他俩连连摆手,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兄妹,老哥今天是过来串门儿看电视来了。

我说婆婆,这平时就你一个人住啊?

是啊! 这老人家声音大得很,身体精干。


你儿子女儿呢?

儿子女儿?我只有一个女儿,嫁啦嫁啦!


嫁去哪里啦?

不远不远,山外面,我站在这儿都看得到咯!


老人家唯一的女儿,嫁去了离这儿直线距离都有几十公里的【大昌镇】,所以站在这里其实是看不到她的。

只不过她说她想女儿和孙女儿的时候,就站在这里向山外面看看,看着看着,她以为她就看到了【大昌镇】。

为什么不搬出去呢?

你说啥?

我-说,你-们-为-什-么-不-搬-到-山-外-面-去-住?


不去不去,山里头住一辈子了,出去不习惯,再说也没有钱搬!

你们当地政府没给补贴吗?


补贴?

屋里的大爷耳朵灵,扭过头来笑了。

时间已经快到傍晚,天色开始变暗,然而这条悬崖小路的海拔落差却是越来越高,我偷偷伸了个脑袋向下方看去:

我X!这从上到下的落差,能装得下一个多的陆家嘴上海中心了!

拍个照留念一下,这条路下面几乎是垂直的,只要掉下去基本没什么悬念。

全程90%无护栏 全程90%无护栏


这条路虽然刺激,但是风景真的是非常壮观,不过当我真正行驶在这条崖壁小路上时,倒是真没有太多精力去欣赏眼前的辽阔。

你猜我想的最多的是什么?

我只希望千万不要会车,因为一旦会车,基本就要退回几个小时前的起点——这条路最初似乎只是为了让摩托和牛羊通行,所以相当窄,这几个小时我基本没看到有地方可以会车的......哦!除了老人家房子那里。




左侧经过一块巨石,显得相当有安全感,毕竟也算是到了有护栏的地方吧.....

这里还能看到阮村 这里还能看到阮村

下午五点半,我离有人烟的朗子村越来越近了,觉得要离别这条险路的时候偏偏又舍不得,于是坐在护栏上遥望走过的路。那时候的我感到由衷的幸运,一是这一路上都没有遇到会车;二是幸亏天上没有下雨。

我现在还记得那天的傍晚,我沿着顺滑的村道向山下行驶,就像个躲在深山许久没出来的人一般。看到海拔越来越低,村民的房子也越来越好,接着看到了小商店,看到了垃圾箱;

再往下开,居然有了路灯!再往前走,看到了一辆摩托车,那骑摩托的小伙开着远光灯,一边笑,一边故意慢吞吞的走。

我打开了双闪,于是远光灯温柔的一灭......哦.....原来后座上还有一个紧抱着他的姑娘,那一头在风中飘舞着的长发,突然让我想起了下庄村坡底的小河还有头顶上的那条天路。

我揉了揉疲惫的双眼,打开了收音机,继续朝着当阳乡驶去......


阿伦

于上海

微博@在远方的阿伦

微信公号:在远方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自驾旅行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0.4万关注 | 145作品
+ 关注
浪迹山河湖海,记录大国小民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2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