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越洋电话,改写了中国汽车工业史 | 奥迪与一汽的这30年

如今的中国汽车工业可谓如日中天,虽然今年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不减霸主之气。要知道,在过去的9年时间里,中国汽车产销量稳居全球第一,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样的成绩,对于4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的老一辈汽车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虽然我国早在1956年便推出了新中国第一辆卡车,在1958年便推出了中国第一辆轿车,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到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乘用车的薄弱程度,甚至还是难以放上台面。而正是在这样近似于零基础的情况下,中国汽车人开始了现代乘用车工业的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行车大军

彼时,改革开放下的中国精神焕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对轿车的需求急剧增加,而国内轿车产量不足、产品单一的问题日渐浮出水面。于是国家层面开始谋划轿车产业的重启之路。


-1-

当时汽车领域出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是,中国紧缺一款针对公务车市场的高档轿车。作为中国最早的汽车生产基地,上级指示一汽重新规划轿车的生产。

接了任务之后,摆在一汽厂长耿昭杰面前的问题是,轿车到底该怎么造?是走日本、韩国等为代表的“自主发展模式”,还是走巴西、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家的“完全开放模式”?

耿昭杰

耿昭杰明白,中国的汽车工业要掌握中高级轿车的自主知识产权,必须引进国外先进的高档车技术,通过组装生产将其消化吸收,进而打造民族品牌。当时,中国也已有了合资车企。1983-1985年,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天津大发、广州标致等相继成立。而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一汽,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

最早进入一汽视野的是克莱斯勒。当时,一汽与克莱斯勒签署了488发动机生产线转让协议,并且还计划进一步引入克莱斯勒车型。然而,这一计划最终被一通5分钟的越洋电话终止。

1987年,前大众集团董事长哈恩博士第一次来到一汽,就与当时的一汽厂长耿昭杰一见如故。

在商讨合作的过程中,耿厂长突然起身离开了一小会儿。当时哈恩并不知道缘由,后来才了解到,原来一汽厂长是去打了一个越洋电话,阻止了马上要与克莱斯勒签署的车型引进合同。

当时,克莱斯勒认为中方购买了发动机后,必定要再购买一条道奇600车型生产线,因而坐地起价,开出了高额技术转让费——即将淘汰的生产线居然要到了1760万美元!而且,当时中方派出的由国家经委副主任朱镕基和中汽联理事长陈祖涛带队的高级别谈判团赴美后,克莱斯勒总裁李·亚柯卡甚至都没有露面。

1984–1985 道奇600 coupe

中方谈判代表在接到耿昭杰厂长的电话后,随即终止了谈判,只剩下还没搞明白状况的美国人。克莱斯勒也因此丧失了在中国最好的发展机会。傲慢,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

可以这样说,正是这5分钟的越洋电话,改变了中国高档车行业的发展历程,也改写了中国汽车工业史。哈恩博士后来回忆说:“耿先生的魄力、远见是世界一流的,他是大众真正的伙伴。”

前大众集团董事长哈恩博士

1988年,一汽与奥迪正式签署《关于在一汽生产奥迪的技术转让许可证合同》,双方约定,大众将向一汽提供奥迪100、奥迪200两个基本车型的15种变型车,包括全部图纸、工艺文件,以及部分工装模具、车身制造技术,并进行人员培训,前期一汽以许可证方式生产3万台奥迪100车型作为“先导工程”。如果1991年双方继续签订15万辆高尔夫轿车长期项目,奥迪方面可免收奥迪100车型技术转让费。一汽以1000万马克购买美国威斯特摩兰大众工厂的设备用于奥迪100车型的生产。。

1988年,一汽与奥迪签署《关于在一汽生产奥迪的技术转让许可证合同》

至此,奥迪在中国的传奇正式拉开序幕。

当时奥迪引进到中国生产首款车型——奥迪100(C3),凝聚了奥迪当时的全部科技成果,被评为1983年“世界车”,并获得了一系列世界性大奖。

随着一汽与大众正式签约,在哈恩博士的规划下,大众汽车与中国市场越来越紧密。哈恩博士长远的战略眼光瞄准了未来的中国市场,他深知改革开放的中国将会经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里将会成为大众汽车植根的地方。

1991年,奥迪100 C4问世。该车是奥迪100历史上首次使用V6发动机。 1993年,奥迪100 C4以SKD散件组装的方式在一汽生产,市场售价人民币51万元。

1995年,奥迪100(C4)推出小改款车型,同时奥迪100/200系列车型正式更名为奥迪A6。自此,一代神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经过多轮商讨和艰难的谈判后,一汽、大众汽车公司、奥迪公司在三方于1995年11月13日在北京草签了有关奥迪轿车纳入一汽-大众的生产的合同。一个月后,三方又共同修改了合资合同,将股比结构改为一汽60%,大众30%,奥迪10%。同时,一汽-大众与奥迪公司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奥迪系列产品将作为合同产品正式纳入一汽-大众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现在叫一汽-大众奥迪,其实是先有的一汽奥迪,才有的一汽-大众。一汽和奥迪的合作始于1988年,双方合作的第一辆奥迪100轿车于1989年8月1日下线。而一汽-大众则到1991年才成立,其合作的第一辆捷达A2轿车在1991年12月才下线。

1997年5月31日,第10万辆国产奥迪轿车下线,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从1988年开始建设到1997年的9年间,一汽共生产奥迪100和基于奥迪100打造的小红旗轿车12.3万辆,零部件国产化率分别达到82%和93%,销售收入达到311亿元,实现利税66亿元,同时还为奥迪100 CKD进口零部件上缴关税70亿人民币,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在当时极为宝贵的外汇资源。

不仅如此,奥迪还填补了中国在中高级轿车领域的空白,为中国汽车工业体系的建立和规范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2-

转眼已是2018年,一汽-大众奥迪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半个甲子。三十而立之际,奥迪品牌从最初形单影只的奥迪100,到当下的奥迪A、Q、R三大家族二三十款车型,在中国豪华品牌汽车中始终占据着No.1的定位,这或许也正是当年哈恩博士独具慧眼之处。

30年间,奥迪100/200 C3、C4,奥迪A6 C5、C6、C7、C8多代车型先后下线,首开高档汽车扎根成长先河;奥迪A4 B6、B7、B8、B9等则成为了中国汽车市场最畅销的奥迪品牌车型。

不仅如此,2010年一汽-大众奥迪对Q5进行了本土化研发和改进,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于高档SUV的需求。从实际的市场反馈来看,奥迪Q5非常抢手,说是一车难求着实不为过。要知道,当时真有消费者为了抢先买到Q5而砸坏4S店的展车,要求赔偿后提走。

此后,奥迪品牌先后在中国市场发布了诸多车型,并获得了消费者的充分认可。

2007年,奥迪成为国内首个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豪华汽车品牌,当年销量达到100888辆。至2010年,奥迪品牌在华销量累计突破100万辆,2013年则超过了200万辆,2015年则达到了300万辆,到了2018年,奥迪更是迈过了500万辆大关。

过往的三十年中,奥迪就这样一直稳坐国内豪华品牌车市场的头把交椅。

2016年,奥迪在华全年销量达591554辆,2017年这一数字升至597866辆,2018年上半年,奥迪累计交付306590辆,相比上年同期大涨20.3%。在今年国内车市普遍走弱的情况下,这一数字显得异常耀眼。

同样截止2018年,一汽-大众奥迪品牌已连续六年蝉联J.D.Power“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CSI)”和“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SSI)”高档车品牌双料冠军,其中SSI已经连续9年夺冠,CSI连续6年第一。一汽-大众奥迪以23次夺冠的总成绩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夺冠次数最多的品牌。

可以看出,如今的一汽-大众奥迪,正在用创造历史的速度一次次刷新中国高档汽车品牌的销售数字。从早期的“官车”代表,到当下民众的梦想之车,30年间奥迪在中国的风风雨雨,早已成为永恒的记忆。

“三十年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一汽进一步开放胸襟、拥抱世界,迅速开始了和奥迪的合作。我认为,正是因为中国一汽和奥迪的合作,才真正开启了中国汽车产业豪华汽车的新征程,并真正引领了中国汽车消费进入高端豪华的新时代。”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在一汽-大众奥迪30周年晚会上如是说。


-3-

30岁,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意气风发之年,一汽-大众奥迪亦是如此。站在30年新起点,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一汽-大众奥迪,在中国市场再度深层次布局。

新能源领域,一汽-大众奥迪计划在未来8年内,引入40款国产电动车型,如此规模堪称史无前例。比如前不久亮相2018广州国际车展的奥迪e-tron,计划于2019年引进中国,并于2020年率先国产。不久的将来,一汽-大众奥迪还将推出全新奥迪Q2L e-tron和奥迪A6L e-tron等车型。

此外,一汽-大众奥迪也将根据中国用户的需求,开发专供中国市场的车型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预计到2025年,一汽-大众奥迪的新能源车型占比将超过30%,有望成为中国高档新能源车的领导品牌。

除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也是一汽-大众奥迪的重要发展方向。据了解,2022年之前,大众将投入150亿欧元作为新技术的研发预算,并计划在2025年之前100%实现奥迪车型车联网安装,奥迪移动出行和数字化线上平台将超过200万活跃用户,一汽-大众奥迪也有望成为高端移动出行第一品牌。

未来,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全面开放,一汽与奥迪方面在合资模式上,也将进一步融合汇通,产生深度“化学反应”。

比如双方首先将目光瞄准了车型投放方面,约定将加强以中国市场需求为驱动的产品投放,扩大新车型投放,开辟更多细分市场,全新奥迪Q2L和Q8便是这一战略的最新体现。

其次将从中国用户需求出发,由一汽-大众奥迪参与开发。未来中德双方将聚焦中国用户诉求研发车型开发,一汽-大众奥迪将全程参与到所有奥迪车型的前期开发流程。简单的说,中国用户的需求将更加深刻地影响奥迪的全球产品开发。

第三,提升本土化研发能力,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方面,加强研发及生产的本土化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至2023年,一汽奥迪研发中心的员工人数将从当前的大约280人增加到约650人,让更多的中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能够得到学习、锻炼、提升的平台和机遇。

再者,一汽-大众奥迪还将深入数字化共享和移动出行领域,布局未来。目前,一汽奥迪已推出My Audi以及国内首个由汽车品牌主导,针对中国高端用车市场需求量身打造的移动出行服务产品——“Audi on demand + 移动出行”,多元化、多角度为用户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体验。


-4-

“时代先行者,先行于时代!”

一汽-大众奥迪的这句宣传语,高度概括了奥迪品牌在中国的落地生根,也是中国高档轿车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30年前,奥迪打开了一扇门,将全球领先的汽车技术和经验引入中国,并在三十年后的今天繁花似锦、结出累累硕果。而随着当下中国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一汽-大众奥迪也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笔者也在期待时代先行者再次领先于时代,启迪未来。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2万关注 | 8236作品
+ 关注
让你涨姿势的汽车自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