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多久击败日本丰田?专家:起码50年!

过去20年,中国本土车企实现了让人惊叹的进步,从一开始依靠山寨、低价,到现在已经能在部分市场与合资品牌硬碰硬,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然而,来到具体的核心技术层面,我们与国外对手差距依然明显,欧美发达市场更是有待开拓。

与世界一流的丰田、本田等车企相比,我们的差距还有多远?要追上甚至击败他们,要花多长时间呢?

先不说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我们先看看管理上的差距。我们都知道丰田有一个著名的TPS,即:

丰田生产体系( Toyota Productinon System)

精益生产原则(Lean Production Principle)

这两者是Toyota Way(我们暂且把它叫做丰田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Toyota Way有14条基本原则,我见到很多的OEM都是热火朝天向丰田管理体系学习,但是我觉得大部分OEM都因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浮躁而只学到了皮毛,根本没有学到精髓。

我们逐一来看

P1:Base your management decisions on a long-term philosophy, even at the expense of short-term financial goals.任何管理决策都应基于长远考虑,即便在短期内付出更高代价。

从这一条说,大多自主品牌都做不到。

简单举几个例子:长城、吉利、荣威这些企业都曾经在车内表显油耗上做过手脚,即怠速油耗不计入总油耗。

从小的方面来说,这与P7有冲突,标准实现不了就改标准?从长远来看,蒙混消费者,损害品牌利益。

P7:Standardized tasks are the foundation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for employee empowerment.标准化工作是持续的进步的基础。

我们再举个供应商的例子。先看P11:

P11:Respect your extended network of partners and suppliers by challenging them and helping them improve.尊重外围合作伙伴和供应商,鞭策他们进步和提高。

供应商和自主品牌的关系,如履薄冰。

自主品牌没明白的一个重要道理就是:

OEM和供应商是一起成长的,是相互扶持协作的关系,OEM不能只想着从供应商那里赚钱。丰田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今天样子,与电装、爱信的供应商的同步发展密不可分。而且稳定的供应商合作关系、供应链体系也是丰田能够实现精益生产的基础保证。

而从供应商的例子和标准化的例子来看,国内企业的目光依然十分短浅,严重违背了牺牲短期利益谋求长远发展的P1。

我们再看一条:

P9:Grow leaders who thoroughly understand the work, live the philosophy, and teach it to others.提拔能够在战略上技术上统领全局的领导。

这是自主品牌近几年的重要问题。

早期员工资历是有的,但是限于当时企业的水平所以老员工的水平不可能很高,但是市场飞速增长、销量飞速增长、企业体量快速扩张只能提拔早期员工,这就造成了管理者的水平限制发展的情况。

员工待遇问题

发展技术的最根本资源是人才,人才的招揽需要提高工资水平、福利水平。

现在有一个车辆工程本科应届毕业生,曾经也是胸怀理想、愿为中国汽车事业奋斗终生。然后毕业季一份吉利研究院的offer和一份东风日产的offer放在面前,该生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东风日产。

其一:

东风日产给的钱多,福利待遇好,公司制度章程管理更规范。

其二:

即便为了中国汽车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也要先去合资企业再跳槽去吉利,因为这样绝对比毕业直接去然后在吉利干一辈子赚的多。

总结一下,技术实力有差距并不可怕。只有人才基础打好,施以正确的管理方法,技术差距是可以逐步弥补的。但问题在于,人才基础差一截,管理上差一截,技术上还差一大截。

所以,二十年之内打败丰田本田几乎是不可能的。

还望各位企业家,别只顾眼前利益,只想着赚快钱,多从长远出发,从行业整体发展出发,多考虑自己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希望各位从业人员戒骄戒躁、更踏实一些,走好每一步!这样,中国汽车才有希望。


这是2017年国内七大车企的净利润,上汽集团344亿元独领风骚,这个成绩是上汽和旗下所有品牌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这些霸主厂商的。

广汽107亿元排行第二,吉利106亿元紧随其后。

那丰田在2017年的全球净利润是多少呢?

折合人民币1457亿元。

也就是说,国内七大车企的净利润加在一起725亿元,仅仅是丰田一家公司的一半。再说句不客气的话,恐怕就算把全中国乘用车品牌放在一起,都无法和丰田的净利润比肩。

所以说以企业盈利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别问我什么时候中国汽车能超过丰田,我真不知道。

丰田家族80年的积累,几代人的努力,打下今天的江山。国产品牌这才随着经济发展崛起十几年,顶多也就积累了一代人的努力。现实摆在这里,真的没法比。

我觉得国产品牌的老总们,他们都从来没想过“什么时候我能打败丰田”这种问题;丰田章男也从未把国产某一品牌当做竞争对手。好在,我们十年来的进步速度是丰田大众之流无法比拟的,毕竟我们是在他们画好地图上寻路。

总 结

丰田这种体量的公司,除非自己出了天大的问题,否则中国汽车很难打败。本田相对容易一些,我觉得在我四十岁生日之前,能看到国内一个品牌在前端技术、知名度以及净利润三个方面打败本田。

先说结论

如果不出现能源方面的革命性突破,恐怕一代人的时间内很难。

传统动力方面不用说,国内的自主企业和国际一流品牌差距巨大,汽油机方面,说差距二十年可能夸张,十年的差距肯定是有的,而且这个差距似乎并没有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而缩短。

比如现在广泛采用的2.0T发动机,国内排名最高的长安才第11,而且只用在CS95上,最近还卷入了虚标风波,可以说差距相当大(榜单中丰田第三,本田第六)。

变速箱方面也类似,主流变速箱里根本没有自主的影子。

底盘调教这个非常吃积累,个人认为比发动机和变速箱更难也更微妙,想赶超也需要潜心研究和实践几十年。

除了三大件,体系能力和管理能力,是一个企业能够发展壮大并且维持“江湖地位”的根本。

目前世界两大汽车集团:

大众

丰田

前者长于体系,后者擅长管理,这是他们立足的根本。

但是无论是体系还是管理,想要构建严密且高效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都需要以工程师文化为基础,由大量懂技术,有研发和制造车辆经验的工程师队伍中提拔的人做领导,才能逐步形成严密的体系和有效的管理。

而国内无论国企私企,官僚思想和职业经理人现象都比较浓厚(只是程度不同),真正从工程师队伍成长起来的管理人员很少。

而且搞技术的人搞政治一般都比不过职业官僚经理人,即使提拔了,如果不能形成大量工程师领导的集团优势,迟早会被边缘化,这是目前国内车企最大的问题。

家电提出这个问题是80年代,30年后基本实现。手机提出这个问题大约是2000年前后,15年就搞定了。汽车这个东西机械的成分多,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

现在吉利走一条路,长城走一条路,一些互联网车企走一条路,五菱其实也是一条路,已经看到一点曙光。

不过现在资源分散、国家政策扶持不利,优势发挥了顶多三成。其实以中国市场的体量,学韩国,所有合资都不续约,就是自主品牌分一年2000万的市场,强行把车企合并成五家以内。

借着新能源的风,靠规模优势,收购企业,获取核心技术,招聘一流人才,就能做出世界一流水平的车。

然后压缩车型、上规模、压成本,完善自己的供应链,从低到高,把国内市场成熟的车型一步步走出去。品质体验差不多,价格很低,自然就打响了。

类似华为、小米、OV崛起,HTC、Sony没落。

最后,丰田、本田整车越来越少,开始给中国车企做上游研发,譬如本田给中国企业定制设计动力方案,像索尼做CMOS一样。

这个过程,最乐观估计像手机一样15年,也可能要像家电一样30年,就是说国家没有大变动,大约2050年能实现。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190关注 | 232作品
+ 关注
我们是一群汽车工程师和设计师,只输出干货!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