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二审依旧败诉:有些路线,不该因为“傲气”走偏了

经过755天的漫长维权,特斯拉车主韩潮终于等来了维权二审的胜诉:在事实上的终审中,北京二中院维持一审原判,认定特斯拉存在欺诈,驳回上诉,退一赔三。

“被合理”的事故车


双方的纠纷起自2019年5月韩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从特斯拉官网购买到“车况良好”的事故车,在使用中出现故障后特斯拉方屡次推诿责任,拒不同意韩潮的退换车辆要求,甚至推脱“老款车就这样,不必大惊小怪”云云。


在调解未果之后的一审中,特斯拉的辩护方一度暴论不断,著名的“切割车比原厂安全”就出于此案;当时的北京市大兴人民法院大概私下也觉得这太过分,直接判决特斯拉败诉;不服气的特斯拉开始上诉,但最终还是被驳回。


平心而论,这是近来比较难得一见的特斯拉车主维权成功的案例,对于一些正当权益受侵害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具有相当的启示意义:


1.在先前一些维权不成的车主案例衬托下,韩潮的维权经历显然已经有了某种象征性意义:未来面对类似的纠纷,新能源车主们需要理性应对,合理收集必要证据,而且最重要的是,耐心一定要足……

2.实际上,有关特斯拉的海外维权案例也广泛存在,但这些事件往往一没有如此漫长的扯皮过程,二来没有急赤白脸在判决下来之前给特斯拉洗白的自媒体,三来更没有自媒体排队给特斯拉道歉的荒诞场面。问题来了,这些怪象的幕后推手会是谁呢?

3.依法维权,才是正当权益受侵害的新能源车主最有力的武器;之前上海车展女车主不得已靠砸场子引起人们关注的行为,本质上对维权并无帮助,反而会拖累维权进程。


而“特斯拉败诉”一事本身,根源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它长久以来被捧出的、从起初傲气发展而来的傲慢。

“对人十倍论”是认真的吗?

无独有偶,在这几天的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这种傲慢又一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马斯克在演讲中公然表示,“自动驾驶具备比普通驾驶员高十倍的安全性。另外,车辆数据安全比任何都重要,特斯拉将同各国采取适当的技术解决用户担忧。”


不能否认他后半句话(想被公众理解的那个意思)的正确性,但前面那句“对人十倍论”多少还是不妥。从理论上讲,通过视觉神经网络来实现的自动辅助驾驶+数据的互联互通,确实可以比人工驾驶稳定,毕竟机器不会受疲劳和情绪波动影响。


也许马斯克的本意就是上面这样,但他却偏偏不好好说话,而且这不是他第一回这么说:早在2018年接受采访时,他也有过类似的“事故概率降低10倍”言论,而那时特斯拉,甚至还没从一辆 Model S撞上大货车导致车主被斩首的舆论漩涡中脱出……


10倍效率是个什么概念?差不多是高铁和自行车之间的速度差距。这种差异,如果没有足量相关研究数据做支撑,那就是空口无凭。以现在的自动驾驶辅助技术来看,就算把多年前谷歌、通用等公司的早期探索数据也算上,样本容量也未必能支撑这一论点,更不用提当中有多少不应发生的低级失误了。


另外,纵使现在算法足够精密,特斯拉完全依赖视觉识别的自动驾驶机制,后续能否挖掘出更多潜能还是未知数。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特斯拉有点像迷恋光学测距和火控的旧日本海军,而同时搭配各种雷达等探测装置的厂商则扮演着同时期盟军的角色——是,雷达测距/测角未必比光学手段更可靠,但你架不住人家适用场合更多呀……


回到自动驾驶的话题上,这种功能本身应当是与人力操控互补的存在。在当下的技术背景下,二者的关系并非不共戴天,过度依赖哪一个都不可取。

除了“傲”字,勿忘初心

一边是面向未来的各种野心勃勃,另一边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同样是在这几天,一位喜提中国制造Model Y的挪威车主惊奇地发现自己扶手箱里居然有根双汇火腿肠(见下图)。当然,这无关品控,但特斯拉的生产过程控制问题又一次摆在了人们面前:那种典型的、美国工厂才会有的乌龙,何时开始在上海工厂出现……?


大规模扩张、产能爬坡、兼顾多市场的繁忙……能够想到的原因其实不少,但这些问题显然最好不应出现。既然自我标榜要做超越旧势力的存在,或多或少都应抱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觉悟。


引用一下韩潮的话:资本没什么了不起,法律才是天平。引申开来,技术上一时的领先、骨子里是否傲气太满都无足轻重,但在市场面前,道德和诚意,也是影响发展的关键。


点击进入 特斯拉退一赔三 专题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Model S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1万关注 | 5598作品
+ 关注
“新能源车”准车主与车主的玩趣社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